兩漢郡國連稱,地位相當,但王國的官吏和郡府的屬吏不同。
王國官吏是仿照zhong yāng建制,最初設官和zhong yāng一樣,有丞相、有太傅,由諸卿分管各事,除國相外,其餘諸官由王國自置,從前漢文帝時起,zhong yāng逐漸收權,先是二千石的官吏,接着是四百石以上的官吏,最後是二百石的官吏,到本朝差不多所有的王國官吏都改由zhong yāng任命了。
王國的官吏不少,比二千石的以上有三個,傅、相、中尉。
傅本稱太傅,前漢成帝時改稱為「傅」。相初名相國,惠帝元年更名丞相,景帝中五年,復更名為相。傅與相皆秩二千石。中尉初由王國自置,景帝以後由zhong yāng代置,中間曾一度廢除,成帝時復置,原本秩二千石,位比傅、相,後減秩為比二千石。
中尉的主職是「掌武職」、「備盜賊」,如郡之都尉,光武皇帝罷內郡都尉而不置,王國中尉遂亦見廢。趙國本來是沒有中尉的,黃巾起後,為「御賊保境」,匆匆重置了中尉一職,上任趙國的中尉是在今年三月被拜為中尉的,六月初死在戰中。
前任趙國中尉陣亡,對其本人而言固然不幸,然對荀貞而言卻是機會,要不然他也接任不了此職,參照傅燮的例子,很有可能會被遣去邊郡做邊郡都尉了。
荀貞在潁川當過郡兵曹掾,亦是掌武事。郡兵曹掾的職責雖與中尉相似,但在權勢和地位上卻是遠不能相比的。郡兵曹掾只有百石,是由太守自行辟除的,受太守節制;中尉比二千石,青綬銀印,卻乃是帝國有數的高官大吏,雖也得聽命於國相,但不像郡兵曹掾那樣俯首帖耳,具有一定的du lixing,這從此職可以與相別治,單獨置府,可以自行辟除一些屬吏就可以看出。
中尉府的屬吏大體分為兩等,一是丞,秩六百石,一如郡之郡丞和國之長史,一是主簿、功曹、諸般掾、史等,一如郡守國相府內的屬吏。丞由zhong yāng任命,其餘屬吏則由中尉自行辟除。
荀貞的中尉丞已經有了,是戲志才;功曹也有了,留給劉備來做;諸般掾、史也有了一些了,由宣康、李博、夏侯蘭、許仲、劉鄧、辛璦充任;只有主簿的位置還沒有人。
也和太守府中的屬吏一樣,除去丞之外的所有的屬吏之中,功曹、主簿兩者的地位最高,權力最大。功曹主選署功勞,主簿是中尉的親近吏,主中尉的文牘私事,類同後世的秘書。
荀貞本想把主簿一職任給辛璦,辛璦不願,願為荀貞主騎,又yu將此職任給荀攸,荀攸亦不願,他對荀貞說:「我等是外州人,君來千里外的趙國為吏,不可盡用私人,功曹既已委與劉備,那麼主簿就當從本郡英才中選用,諸般門下掾、史、屬、佐亦該選用一些本地人才。」
這個道理荀貞豈會不知?
只是辛璦追斬張角,功高,又連辭朝廷任命,甘願跟着他來趙國,辛璦有情,他不可無義,故先yu任辛璦為主簿;荀攸雖然是他的族侄,兩人感情極好,可公是公、私是私,自跟着他征戰以來,荀攸勞苦功高,也不能不給以高位,以酬其功,故yu繼委荀攸為主簿。
現在得荀攸此言,見荀攸這樣識大局,荀貞心道:「不愧荀公達。」也沒多說,當時只說了一句話,「卿雖我族侄,如我親弟,今共勞苦,來ri當共富貴。」
辛璦不接受主簿之位,是懶得干,不想煩心,荀攸不接受主簿之位則是從大局出發。
雖然決定了辟用本地人來當主簿,但荀貞剛上任沒多久,直到這兩天才大概摸清了地方上吏民的情況,對國內的士族、大姓還不算熟悉,所以,至今尚未決定用誰家的子弟來充任此職。
……邯鄲漸行漸近。
按照常規,國中尉與國相「別治」,國相的治所在邯鄲,那麼中尉的治所就應該在別的縣,不過眼下黃巾方平,冀州初定,地方不安,為了護衛國都,中尉府暫時安置在了邯鄲城內。
漸近邯鄲,路上的行人多了起來。
與常山國一樣,大亂之後,趙國人口減少,百姓缺衣少食,道上的路人很多破衣爛衫,羸弱飢瘦。當然也有衣衫華貴,乘坐車馬的人,這些都是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