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三國之最風流 > 8 朱門酒肉路邊骨

8 朱門酒肉路邊骨

    孫堅給荀貞找的小妻尚未物色到,卻倒是先送給荀貞了一個「佳門生」。

    莫說荀貞本就喜歡孫策,便只說在原本的歷史中,孫策以二十之齡,弱冠秀髮,聚兵東驅,以寡擊眾,攻無堅城之將,戰無交鋒之虜,數年之間,橫卷江東,奠定了一方霸業,真小霸王是也,只憑他這的這份功業,荀貞也是萬萬不會將如此「佳門生」推之門外的。

    尋了個良辰吉日,孫策正式拜入荀貞門下,成為了荀貞的第一個門生弟子,——也可能是最後一個門生弟子。

    孫策年紀雖少,然卻早慧,前幾年在家時已頂立起了門戶,按理說,孫堅、吳氏應該十分放心他才對,但因為重視此事,拜師後,吳氏又專門把他叫到身前,叮囑他了一番。

    吳氏對他說道:「國家重經術,以經術取士,而我家所缺者正是經術。潁陰荀氏,天下名門,其家之法,四海聞名,我聞荀君非但擅經術,且通律法,又嫻明軍政事,赫赫戰功不需多說,只他在魏郡時的政績,頭一年便為冀州第二,策兒,這樣的良師實難得遇,要非他與汝父結好,怕也不會收你為門生,你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萬不可懈怠,更不能失禮於荀君座前。」

    前漢時,鄒魯之地便有諺云:「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中興以來,因為光武皇帝好儒重經,國家向以經術取士,經學的地位自就更加重要了,雖說吳氏提出讓孫策拜入荀貞門下主要是想借荀貞的名聲來給孫策鋪路,可這不代表她就不希望孫策能真正地學到荀氏家法。

    孫堅出身寒微,家無家法,長沙地處南州,又文化不昌,學校里經師的能力有限,在學校里也學不到什麼好的經術,再則說了,以孫堅二千石、烏程侯的身份,也不可能把孫策送到郡學或縣學裏上學,不去學校,那就只有拜入名儒門下,就且不說長沙沒幾個名儒,便是有,以士人輕視孫堅的態度,孫策怕也拜不入門下,所以孫策在經術上一直學得不怎麼樣,吳氏也是很想他能趁此機會從荀貞這裏學到些東西的。

    奈何孫策性肖其父,雖然恭謹地答應了他的母親,也的確非常尊敬荀貞,可他想學的東西卻不是經術,荀貞一拿出經捲來,他就無精打采,而荀貞一講軍爭、兵法,他便興致盎然。

    吳氏對此無可奈何,荀貞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人之患好為人師」,荀貞亦是人,難免也會有點這毛病,以前都是他向別人學,現在忽然有了一個弟子可教,而且還是一個越看越喜愛的「佳門生」,他儘管自知學術不精,卻也是難耐「蠢蠢欲動」,是很想把荀氏家法教給孫策的。

    當下的教育統而概之,四個字:授學家法。

    「家法」分兩類,一類是各個學派在學術上的見解,每一個學派在學術上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各成一家,是為「家法」,再一類,「家法」也指某一家族的教學內容。

    就前者來說,舉個律法上的例子,比如前漢時的杜周、杜延年父子,他們父子兩人皆明律法,對漢律各有自己的解釋,分別批註,於是就有了《大杜律》、《小杜律》。

    就後者來說,仍以律法為例,潁川有名的律法世家陽翟郭氏擅《小杜律》,所教的便是此律,而同樣有名於潁川的律法世家長社鍾氏,也就是鍾繇家,他們家教的就不是《小杜律》。

    荀氏作為州郡冠族、有名的儒學世家,其族中自然也有「家法」。

    為了教孫策「家法」,荀貞還把荀攸給請了過來,荀攸的經術比他強,可惜,他雖是興致勃勃,孫策卻是有氣無力,到最終沒有辦法,荀貞也只能放棄「幹勁」,改而專教孫策兵法了。

    荀貞是亡命之身,自知厲害,平時十分謹慎,不但很少出門,而且交代江禽等義從無事亦不要出兵營,——孫堅雖對外說是來了一位汝南故友,可汝南與潁川的口音還是有差別的,江禽等人多是潁川人,若被識得潁川口音的人聽了去,說不定就會露出破綻。

    虧得荀貞性子沉穩,也虧得有了孫策這個門生弟子,他每天有事可干,連着在郡府里待了半個多月,也沒嫌氣悶。

    這一日,荀貞舉他在魏郡平賊的例子,給孫策講了一段兵法,散了學後,立在後宅的演武場上看了會兒孫策與趙雲比試騎射,忽想起有兩三日沒見到孫堅了,



  
趙子曰推薦: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即鹿  赤旗  
隨機推薦:  萬古神帝  長生者仙  一品江山  劫天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三國之最風流"
360搜"三國之最風流"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