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臨睡前,與一位相識多年的網友閒聊,她說起有關音樂的一些事,隨後問我還玩音樂嗎。這個問題來得突然,我實話實說其實自己沒玩過音樂,只是當年年少輕狂的時候寫過幾首不入流的狗血情歌。
她當然沒再回話,我也無話可說了。
正如歌手許嵩所說:「青年人的夢想總是複雜多變的。」
也許有了一個理由,不懂事的少年便有了一個理直氣壯的出發點,總愛白日做夢,所以十幾歲的時候,夢想是個廉價的名詞,今天想做歌手,明天想做畫家,後天又想做富商大賈,過幾個月看了看新聞聯播還會冒出老子要當總統的想法,總之,夢想似乎一直在茫然不知夢想為何物的少年腦中自由更換,從不停歇。
後來漸漸明白了,夢想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名詞,它不應該被人隨便想起,又隨便忘記,它有着一份專屬於自己的沉甸甸的重量,這份重量是自人類產生獨立意識的幾千年來、那些真正勇於追夢的一小部分人拿汗水甚至性命換取而來的。
因此,上了高中以後,我明白了,輕浮的臆想不屬於夢想,而屬於意淫。
而現代人總脫離不掉這種壞習慣的,當然也包括我,畢竟意淫不需要成本,只要你足夠大膽,在自己腦子裏你就是神,無論殺人放火還是拯救世界,無論卑鄙下流還是光榮偉大,你可以盡情消耗自己的腦細胞。
這樣,現代人便有了一個附屬的習慣,這種習慣談不上好壞,但大抵還是有點大事不妙的感覺——我們大部分人開始愛消遣,愛埋怨,但不愛學習,也不愛工作,嚮往安逸的同時,又渴望有一個轟轟烈烈精彩絕倫的美妙人生。
於是,網絡文學遍地開花了。
顯然,人們都知道以上所述不可能普遍存在,所以把這種美好願望寄託於虛擬世界——然而我還是有必要提醒一下頭腦發熱易衝動的少年們,跳樓自殺未必會使你穿越,但一定會讓你死掉。退一萬步講,哪怕死人可以穿越到另一個與現實不同的世界,那麼,你如何保證你還存有上輩子的記憶?即你如何保證你還能夠是你自己?再退一萬步講,哪怕穿入異界你仍保留前世記憶,那麼,你又如何保證你一定會有所謂的金手指讓你開掛呢?即你穿入異界以後還是重複前世那平淡無奇的**生活甚至更慘,你怎麼辦?
相信我會得到一個異口同聲的回答:「不可能!網絡小說里不是這樣寫的!」
好嘛,這樣一來,我們即刻得出一個結論——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主角,哪怕今生無望,那下輩子一定可以。
誰給我們的勇氣?梁靜茹嗎?不,是網絡小說。
或者說,是虛構作品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乃至於使人產生臆想。
流傳千年的神話故事,改編實際的文學作品,自古以來便有受眾,其實它們大多是虛構的,比如女媧造人,達爾文一部《物種進化論》打了女媧的臉,比如《三國演義》,寫了《三國志》的西晉史學家陳壽的棺材板已經蠢蠢欲動。
然而人們仍樂意接受女媧造人、仍樂意接受《三國演義》,儘管這些很大可能是假的,但它們比較有意思,所以它們深入人心。
——這跟人們喜歡上網看各種標題黨的八卦新聞勝過看人民日報是一個道理。
說到底,無論傳統文學還是網絡文學,無論小說還是電影,無論存在還是非存在,一切具有虛構成分(即自身沒有的東西)的產品,都是免不了讓人意淫的對象。
這樣,我們又得出一個結論——人類需要虛構作品來補充現實的空虛。
且不去討論為什麼活在現實反而使人空虛的原因,這話題有點講究,我說不好。
我們只淺談一下網絡文學於今天的意義。
網絡文學有什麼意義?——毫無意義。
近些日子,在看小說《贅婿》的作者憤怒的香蕉的一些隨筆,他說中國人的精神文明出現了問題,物質文明建設迅速,而精神文明建設不說進步,甚至在倒退——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實際情況。
而如何去建設精神文明?請看高中政治必修三,上面寫了許許多多的策略,培養四有公民,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積極鼓勵億萬群眾投身文明建設等等,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在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