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眷們喝了些茶,喧了會兒話,便被請到了安王府的清河園,一踏進清河園,便是滿園的桃花,嫣美得似是要落在人的心裏,妖灼的桃花中一座清河亭,亭中,亭外皆早已置了席位。
如蘅環看了周圍的女眷,也不知今日這安王府的桃花要落在誰家了,想着嘴角微微噙着一絲笑意。
各家各府的小娘子或跟了自己的母親,或是三三兩兩結成了伴兒落了座。齊姝招呼着如蘅姊妹於亭外首桌落了座,安王府規矩大,更何況今日雖非盛宴,場面卻也不小。
因而各家各府嫡出的娘子落了一桌,而庶出的娘子自然聚在別桌。
花語鳥鳴,滿園正熱鬧時,卻聽得外面道:「太妃到。」
眾人微微一愣,忙又出了座,正滿席行禮間,便見得安王妃與姚夫人笑着扶了一位貴婦人出來,赭色絳紋妝緞褙子,面上雖有了些歲月的痕跡,卻絲毫不遮其姣好的容貌,嘴角噙着一絲溫和的笑意。
這便是安親王的生母李氏,曾經也是寵慣**的妃嬪,不過李氏卻並非得了幾分恩寵便眼高於頂的人,反而事事謙謹恭訓,與先帝朝的后妃多有交好,而最重要的是,李氏跟對了陣營,始終站在先皇后周氏,當今聖上生母一邊,自然步步順和。
從最初的嬪位升至四妃行列,新皇登基,順理成章做了太妃,原本要在皇宮安詳後半輩子的她,因為太后周氏薨逝,當今皇帝與安親王兄弟情深,再加上太妃李氏與太后交好,便破例允李太妃搬至安王府安享晚年。
安王妃與姚夫人扶了李太妃剛落座,李太妃便笑對眾人道:「都坐吧,我原是來湊湊熱鬧,別因為我拘着了,叫我這婆子也跟你們年輕人喧喧話。」
姚夫人笑着在一旁道:「太妃竟是與我們說笑話了,瞧着分明與這些小娘子般大,這話竟說的多大距離似的。」
李太妃眉眼噙着笑意偏首對安王妃指着姚夫人道:「瞧瞧,這話也虧她說的出口,也不怕叫人笑掉了牙。」
安王妃努嘴看向眾人道:「我倒要看看誰會笑,姚夫人分明說的是實話。」
上面一來一去的說笑,下面便時不時附和着,就像那戲台子一般。
席上正鬧熱時,卻聽得一個聲音不高不低,恰好落在每個人的耳中。
「太妃既是喜歡,各府各家這麼多能幹的小娘子,琴棋書畫樣樣信手拈來,哪個不是才女!太妃還愁沒有看的?」
瞬時,場上所有的人都不自覺地放低了聲音,默默地轉眼看向亭中,只見太妃跟前站着一個有了些年紀的宮女,眉眼皆是隨和的笑意,這便是當年跟隨太妃入宮侍奉的貼身婢女莫竹。
這一句話就像朝平靜的湖裏扔了一顆小石子,湖面看似平靜,其實下面早已暗自涌動起來。
在場都人精似地,早知道太妃來的有緣由,果然,人家是來親自坐鎮把關選親孫媳。
說着像是隨口話,可誰都知道若是今日哪家的娘子節目入了太妃的眼,那未來安王府郡王妃的位子便是板上釘釘了,想到此,下面都覷覷弄弄小聲說起話來。
只有如蘅置身事外,一邊兒看眾人百態,喝着茶,品着點心,湊個熱鬧罷了。
「好啊,還是莫竹有主意,就是不知道會不會難為人家小娘子們了。」
太妃慈和的看向眾人,嘴角噙着笑意。各家各府有哪個不願意的,都恨不得巴巴兒地貼上去,跟在一旁賠笑道好。
一番推脫謙讓後,便已經有幾個小娘子膽大的小娘子挺直腰杆上台去了,一展歌喉的,翩然起舞的,反彈琵琶的,倒是個個拿出了實打實的本事,看的在場的人也眼花繚亂。
或許是抱着看戲的態度,如蘅在一旁瞧太妃神色倒是瞧得仔細,自始至終太妃都是噙着一絲慈和的笑意,然而當姚家的小娘子姚堇容上台時,太妃眼中卻多了一絲期待,如蘅心底已然明白了幾分,只怕太妃是早瞧好了人,借着此次試試深淺罷了。
姚堇容倒也不負太妃的欣賞,雖未與其他小娘子那般鶯鶯燕燕,卻是雙手執筆,同時作出兩幅畫風不一的蘭竹圖不說,還附了兩首詩,而這詩卻是最出彩,並非因為多麼文采斐然,而是因為這是摘用當年先皇御筆送與太妃的,只怕再沒比這兩首詩於太妃而言更意義非凡了。
姚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