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的身份有待查實,劉太皇太后在眾人逼宮後被軟禁了起來。朝堂上竟無主持大局之人,安氏宗族也不是沒人想到這一節,卻因各人皆擔心強出頭被扣上覬覦皇位的帽子,被人捉了把柄,故只作看不見。
其實安氏宗族也實在是被劉氏壓制的很了,一朝翻身,便只管乘勝追擊,在京城大肆抓捕劉氏派系,劉氏在朝中軍中經營數十年,樹大根深,又到處盤根錯節,京城上下一時人人自危,整個大楚一片混亂。
如此一來,倒讓眾大臣們頓覺無所適從,不知該該如何行、事。這樣終非長久之計,是時候推舉位年高德重的宗室王公出來攝政了。
要論在此次對劉鬥爭中功勞最大的當屬寧泰郡公。
是他領着城外駐軍與劉氏控制的禁衛軍作戰,也是他帶兵闖進宮去,就小皇上的身份向太皇太后討要說法,更是他一力主導後面擒拿劉氏族人,進而審出小皇帝果然不是先帝骨血,可謂是勞苦功高。
但他威望德行及智謀不僅不足以掌控朝堂,而且因為事事沖在前方,反最不能登上那至高無上的位置,不然不是肅清朝堂,反是包藏禍心了。
其次是安國公。安國公威望亦不夠,而且他也有自知之名,把一切功勞都推到永平郡公身上。
原本永平郡公是不二人選,可是當年安世弘下手太狠,永平郡公身子已跨,子孫才能平庸,故他直道自己的德行不足以讓天下人信服,轉而又推出梁王來。
梁王推辭不過,只得暫且代理朝政,紛紛攘攘將近半個月,京城各機構總算步入正軌,接下來便是清算劉氏一族的時候了。
丘若蘭一介女流之輩,縱有經天緯地之才,在這天地更替的時刻,卻也沒有她施展的空間。
她也知趣,自梁王暫代攝政後,便開始將目光盯在盧國公府。
劉安之爭,今生比着前世提早了三四年。
前世安世誠在袁氏一門的扶持下,成為兵鎮一方的將領,安劉爭鬥中,他領兵入城,夥同其他安氏子弟,為安世弘的皇位立下汗馬功勞,以至於安世弘當既立下重誓,「兄弟情誼永不變,同生共死,否則五雷轟頂」。
今生安世誠卻是寸功未立,安世弘將來會從梁王手中接過帝位,沒有了誓言,想來他今生能活得長遠些吧,自己也能更好的圖謀未來。
只是安世誠今生多出個兒子,卻又暗合了史書記載,也不知歷史最終會走向何方?
丘若蘭聽了下人的回報,心中暗嘆丘如意倒是有福氣,都被逼成這般了,卻仍能母子平安,只可惜時機不對,不然她真想過去看看那個孩子。
雖然劉氏仍有漏網之魚,不過京內有寧泰郡公,邊關有秦老將軍,倒也使得大楚重又恢復平靜。
劉氏的罪名也就被一一查了出來,自然是罄竹難書,只與北荻勾結賣國一罪就可滿門抄斬,更別說拿劉氏子孫冒充皇子,混淆了皇室血脈,差點篡國成功,罪當誅九族。
只是,因為先帝一手推動安劉兩姓成就姻親,差不多的安氏宗族,誰家沒個劉氏媳婦,夫妻情不情深且兩說,這些年下來,卻都生下安氏血脈,安劉血脈終是牢牢拴在一起了。這九族就萬萬誅不得了。
最後,劉太師嫡系成年男子皆被斬,余者小兒及女眷發配發邊。旁系劉氏也各有刑罰,不一而足。
至於劉太皇太后,並沒有證據表明她參與到劉氏的篡朝奪位,又是先帝之母,故只奪了她掌管朝政之權,別居他殿。
劉嬋亦沒有參與其中,但因受父祖牽連,被送於皇家寺廟與其他太妃一同出家為先帝祈福。
至於出嫁的劉氏女兒,也有夫妻本就不合,如今正好趁了機會休棄的,如劉婷,也有夫妻恩愛,且有子嗣的,便為能休棄,夫妻二人最近幾年少不得低調地過活,如劉娟,這也是大多數劉氏女的結果。
丘如意雖一心教養兒子,卻因擔心劉娟,便着人悄悄打探消息。
劉娟在這次事變中,受驚生下一子,幸而母子平安。其父母亦獲罪在身貶為平民。
到底能活下來,也算是大幸了,丘如意方才松下一口氣,備着出月子的事來。
雖然已經滿月,非常時期,盧國公府也不能大辦,不過請親朋好友過來坐坐。
梁王妃如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