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祭天台!
此地自古皆有,並未乃是楊啟峰專門建立。
鄴城乃北方重鎮,在此地稱王者都絡繹不絕,更不要說說是稱侯稱公。
高九丈九尺,取數之極數,上面乃是雪白如玉的玉石,材料卻是產自章水,乃是章水河伯曉得他要稱公,特意獻來之物。
祭天台自古存在,但也經過一番修繕,畢竟大漢一統天下四百多年,此地的祭天台已經被廢棄了四百多年。
大漢健在,何人敢於此地祭天。
真不怕死,不怕大漢的刀不利。
祭天這可不是臣子才能夠具備的權力,膽敢祭天者,無不都是亂臣賊子,當功成之後就是新朝太祖。
大鐘敲響,禮樂響起。
楊啟峰頭戴七旒冕冠,乘上肩輿,在百官簇擁下,緩緩來到祭天台前。
歌聲鍾磐清揚,隨着樂起,儀仗導引,編鐘大呂清揚激越,旗幟高舉,各種儀仗,可謂是分毫不缺。
稱公,這不光是要應大運,還是宣佈威儀的一項舉動,不然何必大操大辦,直接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就可以了。
大婚就在不久前,名門望族,郡望豪族,還有其他各地的使者,如今都恰好的在此觀禮,倒是省去了許多麻煩。
乘輿落地,百官跪迎。
楊啟峰他一步步走到祭天台上,他站在其上,頓感一股冥冥之中的注視,正在九天之上注視着他。
楊啟峰曉得,這並不是天意,天意無情,並無具體顯化。
這也不是天帝,他如今豈有資格被天帝注視,外加天帝如今已經無蹤,不論是他是否真的無蹤,還是自己有意隱藏,豈能在此刻暴露自身。
這不知道是天庭之中的哪一位人物,在九天之上注視着他。
不,不對,這不是天庭的某位大人物。
而是渤海龍宮的龍王,此次他祭天稱公建立魏國,他氣運徹底的暴露,再無任何掩蓋,渤海龍宮豈能無查,要知道這位渤海龍王雖然力量乃是繼承而來。
可到底還是一位地仙龍王(忘記給他標註了,記得是地仙,前文提過,錯了書評留言改,),真實力量可是不虛,到此刻豈能還無有察覺。
知道他被渤海龍王關注,楊啟峰也不在意,要是迎娶王熙鳳前,他還擔憂,如今龍鳳呈祥,他氣運再一次的增長,渤海龍王不敢動手了。
以對方的本事,肯定是打算追究後賬,也就是當他勢弱兵敗時追究,但只要他一直勝下去,渤海龍王是沒有機會了。
祭文乃是早就準備好的,這根本無需他操心,只要他把事情吩咐下去,就有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
不然要這一些臣子幹什麼用,吃白飯嗎?
楊啟峰當下念着:「臣周琅謹告天帝:天下盪覆,民不聊生,鬼魅橫行。臣本涼德,唯順天命。就位魏國公,必夙夜兢照,謀國計民生,冥冥上天,實鑒臣心!」
等祭文念完,由楊啟峰領頭,向上天,行三跪九叩禮。而等楊啟峰起身,群臣軍民,皆跪拜在地行禮。
只見一股氣瀰漫,自鄴城為核心,瀰漫到冀州全部。
冀州氣運緩緩合一,氣運氤氳,如水波空,黑色蛟龍在其中暢遊,此時黑色蛟龍體積並未再有大幅度增長,但是他卻是更具威嚴。
冀州諸郡氣運不斷匯聚於此,一尊大鼎招顯雍容尊貴。
冀州鼎上面的裂痕,卻是伴隨着氣運不斷匯聚,不斷的開始吞納,裂痕開始緩緩的癒合之中,本以為要漫長一段時間才能癒合的裂痕。
在此刻卻是並未過去多久,就全部的都已經癒合。
一尊大鼎,卻是徹底的成型,以往虛幻,如今卻是變的凝實,而此刻本立於鄴城州牧府府邸之中的冀州鼎。
瞬間的隱匿於無形,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不是冀州鼎消失了,而是冀州鼎融入到了冀州之中,鎮壓着冀州氣運,自此冀州鼎再無被奪取的可能了。
除非是周琅身死,不然冀州鼎不會顯露蹤跡,而冀州鼎消失的那一刻,冀州的氣運卻是猛然的暴增起來。
冀州鼎和冀州相輔相成,二者相互
第三百六十四章 稱公(14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