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自掏腰包買了一輛特斯拉送給老煙,以賀老煙成功結婚。
老煙按時結婚,結完婚之後便去往南港歐倍奇藥業出差。
沈奇親自審核來自全球的諸多簡歷,這些簡歷的主人都是化學研究者,有中國籍,也有外籍人士。
其中有一份簡歷令沈奇頗為意外,簡歷的主人是諾貝爾化學獎提名者,斯坦福大學教授查爾斯-巴頓。
巴頓教授去年被提名為諾貝爾化學獎,然而很可惜,他沒有獲獎。
即使沒有獲獎,但能被提名諾化,也足以證明巴頓教授的學術實力。
沈奇並不排斥外籍學者,他自己曾作為外籍學者,在美國工作多年。
中心的全球聲譽已經傳播開來,在數學、物理領域有菲獎、諾物的應聘者,沈奇也不會覺得奇怪。威騰老爺子手握菲獎、諾物,他在中心當顧問。
而在化學領域,沈奇沒想到能吸引諾化提名者投簡歷。
斯坦福大學的化學專業長期排名全球前五,培養過多位諾化得主。
巴頓教授今年不滿50歲,處於學術生涯的黃金期。
「這位巴頓教授,是個人物啊。」沈奇在郵件上和巴頓教授聯繫上了,兩人約定進行一次電視電話會議。
中國時間早上9點,沈奇在視頻畫面中見到了巴頓教授。
「巴頓教授,很高興能有這次聊天。」
「沈教授,我希望能去到中國,和你一起工作。」
沈奇和巴頓素未謀面,為何巴頓教授表達了如此強烈的意願?
難道是因為我的個人魅力?沈奇問到:「我想知道巴頓教授你的真實想法?」
「關於大環化合物的研究,我在美國申請不到足夠的研究資金,我了解到沈教授的研究資金非常充足,所以我希望我們能夠合作。」
哦,原來是這樣。
沈奇明白了,巴頓教授在美國混不下去了,所以他想來中國。
畢竟巴頓教授是諾化提名者,不是諾化得主。
如果是諾化得主,那他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得到各種資源上的支持。
大環化合物這個研究方向在有機化學界屬於「研究一輩子不見得出成績,但一旦出成績就很牛逼」的性質。
美國的科研體制,沈奇還算比較了解。
美國教授的科研經費需要他們自己去拉贊助,要麼來自美國政府,要麼來自企業。
「研究一輩子不見得出成績,但一旦出成績就很牛逼」的研究方向,其實並不容易長年累月的拉到贊助。
沈奇的理解是,巴頓教授在通往「一旦出成績就很牛逼」的研究道路上,遭遇了資金鍊斷裂。
「巴頓教授,關於大環化合物的研究,你需要多少研究經費?」沈奇問到。
巴頓教授:「每年五百萬,我指的是美元。」
沈奇露出驚訝表情:「沃特?」
大洋那邊的巴頓教授看到沈奇如此震驚的樣子,趕緊說到:「四百萬也行!」
真的,沒錢是玩不轉科研的。
沈奇手頭可調動的科研經費折合美元有一個多億,他自己也研究過大環化合物,他覺得這個研究方向一年投資五百萬美元太少了,至少得800萬美元起步啊,否則根本出不了成績。
國內研究大環化合物的學者非常少,沈奇他們燕大的有機化學教科書上明文寫到:「有機合成原則之一,儘量避開大環化合物,因為八元以上的大環化合物不易獲得,這方面的化學反應也很少開發。當然,隨着大環化合物合成方法學研究的改進和發展,這個原則將會被逐漸修正。」
反正研究了很多年,也沒人研究出和大環化合物相關的新原則。
修正一條化學原則和開發一款新化合物,其難度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沈奇很想搞定大環化合物,這是他的化學繼續升級的要求之一。
沈奇說到:「巴頓教授,我認為每年投入四五百萬美元的經費去研究大環化合物,是不夠的。我國的科研體制和美國有所差異,我手頭可調動的科研資金也不算很多,每年800萬美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