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顯示出《強bsd猜想證明》的核心部分:
analytic rank≥2,gauss conjecture in quadratic ……h(d)>1/55(lnidi)n(1-2√p/p+1)……l(e,s)np(1-ap/p^s+p/p^2s)^-1→l(e,s)=c(s-1)^r+high-order items!
蘇文燮院士說:「有一個地方,我解釋不通,analytic rank≥2的條件下,橢圓曲線上的有理點分佈不一定遵照你的證明方案。你繞了一圈,看上去花里胡哨,但好像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即坐標是有理數的點沒有滿足局部整體原則。所以歐教授,我認為你這份方案,在某些細節上值得推敲。」
蘇院士此言一出,水木數學團隊其他成員紛紛點頭,他們眼神炯炯的盯着歐葉,相信與質疑共舞,肯定與否定齊飛。
小黃心中一凜、感到緊張,蘇院士提出的這個問題既刁鑽又關鍵。、
對啊,歐老師你如何解釋橢圓曲線上的有理點分佈絕對遵守你設定的方案?
小黃當然研究過《強bsd猜想證明》,但是研究過不代表一定能研究透徹。
解釋《強bsd猜想證明》的這份工作,需要極高的數學水平。
趙天、小雲、曾寒三人雖是《強bsd猜想證明》的作者,然而這三位學生也無法完全解釋清楚這篇論文的每一處細節。躺狗嘛,躺着喊大佬666就行了。
這場燕大、水木之間的數學研討會,似乎演變為了歐葉課題組的畢業答辯會。
參加過畢業答辯會的同學都知道,答辯會評審老師首先假設你能通過答辯,獲得學位證和畢業證。
基於這種假設,根據你撰寫的畢業論文,評審老師提幾個關鍵問題,讓你進行回答和陳述。
通常情況下,只要學生老老實實做實驗、勤勤懇懇寫論文,在答辯會上把關鍵問題陳述清楚,就能順利畢業。
蘇院士亦像是一位善良且嚴格的導師,他首先假設《強bsd猜想證明》成立,然後帶領他的團隊去解釋。在解釋過程中,蘇院士團隊有了些疑惑。
真正的畢業答辯會上,評審老師對於學生的論文也會有疑惑。疑惑點主要是:你的論文數據是不是作假?是不是抄襲?是不是請人代筆?
而蘇院士團隊的疑惑,歐葉的理解是,他們可能是看不懂吧?
數學史上不乏已成名大佬看不懂別人論文的案例。
挪威數學天才阿貝爾寫的論文,同時代的高斯看不懂,柯西也難以理解。
高斯、柯西在當時已是開山立派的宗師級大佬,他們確實沒能看懂阿貝爾的論文。
一百多年後,阿貝爾的論文被數學界所證明成立,阿貝爾群、阿貝爾幾何學成為數學史上的經典,被寫進教科書,供學生們學習。
19世紀的高斯、柯西沒能看懂阿貝爾的論文,也不能全怪兩位大佬。阿貝爾自己也要負一定責任。
當時年輕的阿貝爾十分貧窮,窮到連飯都吃不起,整天餓肚子。
阿貝爾寫的論文的原文有一萬多字,但因為貧窮,他將他的一萬多字手稿壓縮為6頁,然後拿去印刷為幾份,分別寄送給高斯、柯西等權威數學家。
高斯、柯西沒能看懂阿貝爾壓縮版的6頁論文,大佬們一致認為阿貝爾在扯淡。
有人說阿貝爾直接把他的一萬多字手稿寄給高斯、柯西不就完事了嗎?
但阿貝爾並未這麼做,具體原因不明。
或是是因為當時的文件快遞費按頁數收費,而快遞費更貴。
貧窮令人自閉。
窮困潦倒的阿貝爾在年僅二十多歲時就死了,死時憔悴又悲涼。
由此可見數學界的規矩,大佬說你寫的論文成立,那就成立。
大佬說你寫的論文狗屁不通,那你就重新寫一份吧。
跟大佬作對,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今日的數學界,同樣是這個規矩。
好在歐葉不差錢,她的手稿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