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着以往的慣例,開過大會之後,接下來還有一些小會,也就是各家企業的領導與秦海的一些私下溝通,因為其中有些內容涉及到的是本企業的內部事務,倒是不必讓大家一起參與討論的。
秦海不是什麼經營管理高手,在許多管理問題上,他除了有高人一頭的預見性之外,其他並無什麼長處。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因此並不過多插手各家企業的管理事務,只是從技術上給予一些指導,另外就是鼓勵大家大膽去嘗試,不必被時代所束縛。
輪到柳耀忠與秦海談話的時候,秦海先問了問東耀塑料廠目前的經營狀況,然後說道:「柳廠長,剛才在大會上,你談到想自己上一套生產設備,具體是怎麼考慮的?」
柳耀忠道:「秦總,我們廠的情況,你是知道的。我們原來就是搞塑料加工的,依託的是東屹搞出來的新材料。後來遇到一些經營困難,是你給我們指了一條明路,讓我們搞車用高分子材料,然後授權給企業去生產,收取專利費用。這兩年,我們總共搞了十幾項發明,一年專利費的收入有三四百萬,日子過得還是很不錯的。」
「這個情況我知道,周工搞研發的確是一把好手,他能夠舉一反三,搞出這十幾項技術,的確很不簡單。」秦海簡單地評論了一句,然後便等着柳耀忠說後面的話了。
對於東耀塑料廠,秦海沒有特別給予關照,只是在一開始提供了一部分科研啟動資金,並且給周東屹提供了幾種高分子材料改性的思路,後續的發展都是由柳耀忠和周東屹自己做出來的。要說起來,周東屹是個挺不錯的技術高手。柳耀忠則頗有一些經營眼光,二人搭檔,讓一家頻臨倒閉的塑料廠又混得風生水起了。
隨着經營狀況的好轉,柳耀忠、周東屹的手上有了一些資金,心思又開始活絡起來了。柳耀忠覺得,把技術授權給別人去進行生產。相當於讓出了一半的利潤,實在有些吃虧。這一段時間,他讓周東屹專注地開發出了幾項投資少、回報高的新技術,準備自己買設備搞生產了。因為東耀塑料廠有秦海一半的股份,這樣的事情他是肯定要與秦海商量一下的。
柳耀忠繼續說道:「前兩年,我們主要是搞汽車材料,現在這一塊的市場已經有些飽和了,有些廠子看到了搞科研的利潤,自己也建了研究部門。不再需要我們的技術了。所以,我和東屹商量着,想把一部分精力放到生產上來,重新把塑料廠建起來,你看如何?」
「我贊成。」秦海沒有繞彎子,直截了當地回答道,「只是,你們打算搞多大的規模。要投入多少?」
說到這個問題,柳耀忠就有些蔫了。這幾年廠子的經營不錯,但累積下來的資金也只有六七百萬,而且其中還有一半是屬於秦海的。要搞一套小型的高分子材料生產設備,投入也得上千萬,雖然回報很豐厚,但誰知道秦海是否願意呢?
「我們想搞一套年產500噸的小型聚氯乙烯設備。主要是做新品種的聚氯乙烯產品,初步算了一下,可能需要投入1200萬左右。」柳耀忠說道。
「錢的問題如何解決呢?」秦海又問道。
柳耀忠道:「我這次來主要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這個問題,如果你同意的話,我們想把廠里的錢都投進去。大概能湊出600萬左右,另外600萬嘛……」
說到這裏,他故意遲疑了一下,不往下說了。
在柳耀忠心裏,有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向銀行貸款,如果秦海願意給他提供擔保,600萬的貸款他應當是能夠弄到的。至於第二個方案,就更簡單了,那就是請秦海提供這些錢。600萬元對於柳耀忠來說是一筆巨款,對於身家數億的秦海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但是,柳耀忠並不希望秦海以投資的方式提供這些錢,因為這就意味着東耀塑料廠的股權結構又要變化了,柳耀忠可不願意自己辛辛苦苦幹了半天,最後企業一大半的股份都落到了秦海的手裏。
既想要秦海的錢,又不想讓秦海分更多的股份,這就是柳耀忠的尷尬之處了。
秦海從柳耀忠那患得患失的表情中猜出了他的心思,心中暗笑,柳耀忠不愧是浦江人,真是太精明不過了。相比之下,劉碩他們就顯得厚道得多,沒那麼多花花腸子。不過,秦海並沒有因此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