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部委合作做事,秦海已經不是第一回了。但這次與國家計委合作,還是讓秦海大開了眼界。計委調配資源能力,真不是尋常人能夠想像的,一紙通知下去,全國各地的相關單位都躁動起來。
要搞材料科技展,首席專家自然輪不到秦海,甚至陳賀千也只能靠邊站。王鴻生請來了科學院的師老、李老等人,還有其他七八位正值中年的各領域專家,也大多掛着一個什麼院士之類的頭銜。陳賀千、李林廣此時尚未達到學術的巔峰時期,在這些大牛人面前也只有低眉順眼的份兒。
秦海在前一世與這些牛人都曾經打過交道,與其中幾位還有不錯的私交。這一世,雖然大家都不認識他,但他的謙恭、聰明與踏實還是打動了所有的專家。師老、李老這些人都是材料界的老前輩,年高德劭,一向樂於扶持新人。見秦海對材料科學頗有一些悟性,而又難得地沒有年輕人的浮躁,自然也就對他產生了欣賞之意。在王鴻生向他們請教展會該如何組織的時候,他們不約而同地表示:秦海的所在所為,甚合他們的心意,放手讓這個年輕人去做就行了。
得到這樣一柄尚方寶劍,秦海行事就方便多了。全國那些處於材料科研一線的人員,絕大多數都與這些牛人有着師承關係。秦海扯虎皮做&長&風&}.{cf}{wx}.大旗,向他們發出要約,讓他們把自己最得意的產品拿出來,按照秦海的要求進行包裝,準備參加展會,這些人自然是不敢違逆的。
整個材料學的圈子裏,年輕一些的學者除了少數處於軍工部門或者其他一些重要部門的之外,餘下的大多數都已經被秦海網羅到了安河材料學院。所以。這一次的材料展會,秦海給材料學院留出了足夠的空間。安河材料學院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在大把大把的資金推動之下,已經產生出了不少耀眼的成果,也到了接受檢閱的時候了。
關於展會的形式,秦海動了許多腦筋。他設計出來的許多展覽項目。除了需要所涉及到的材料之外,還要進行各種後期處理,有些甚至還要請搞廣告、藝術等專業的人員來提供創意。這樣一圈折騰下來,兩三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
在秦海看來,花幾個月準備一次展會,效率實在是太低了。但在王鴻生眼裏,這已經算是非常快的節奏了。計委系統以往組織一些大型展會,準備工作需要花費大半年的時間,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盡善盡美,充分彰顯一個權威部門的實力。
1992年春,第一屆全國新材料科技展在京城展覽館盛大開幕,消息傳出,立即就引起了全球業內和媒體人士的關注。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現在是在中國京城的京城展覽館門前,向大家介紹中國第一屆全國新材料科技展的盛況。與以往的中國展會不同。這一屆展會給我們帶來的一個突出印象,就是它根本就不像一次科技展。它更像是一次嘉年華,沒錯,這是一次讓人眼花繚亂的嘉年華!」
美國狐狸電視台的記者喬里斯舉着一隻話筒,站在展覽館前的大空場上,用極其誇張的口吻進行了現場報道。經過幾年冰封期之後,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已經開始解凍。借這一次材料科技展的機會。中國政府以幾家部委的名義,向西方各國的重點企業、重點媒體發出了邀請函,請他們派人前來參觀。其實邀請方與受邀方都明白,這不過是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台階而已,有了這樣一次訪問。後續的接觸就變得自然而然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次展會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材料科技或者經濟活動,它的背後還有很深的政治考量。當然,這個問題是由王鴻生來考慮的,秦海等人並不知情。
喬里斯也是接到來自中國的邀請函前來的,出發之前,他打定主意,對這個所謂的材料科技展只做一點浮光掠影的報道,他所關注的重點,將是與西方僵持了幾年之後的中國的現狀。他這樣考慮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整個狐狸電視台的編導們都認為,一次材料科技展必定是枯燥乏味的,對這種展會的報道根本就不可能為電視台賺到收視率。
然而,當喬里斯來到展會現場的時候,他一下子就被展會的形式吸引住了,看着各種獨具匠心的設計,他的腦子裏下意識地浮出了這麼一個詞:嘉年華。
沒錯,這正是秦海希望達到的效果,一次充分展現材
第四百五十三章 材料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