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時候,上官家和秋家,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時刻,他的皇后和太子也已經被秋家人害死了,兩家人已經不可能握手言和。
已經猜出一切的上官錦榮,之後在朝堂上發出的命令都是催戰。
待得秋家反應過來,自己有可能已經暴露,還被被皇帝利用去和成州王互相消耗的時候,秋家人想脫身也不是那麼容易。
或許,此刻也只能選擇放棄秋柏軒了。
或許,朝廷即便發現了秋家多年經營下來的底蘊,也不可能猜到秋家做了什麼吧。
秋家人心惶惶,逼着秋家家主立刻收手,拋出秋柏軒,保留實力,爭取以後再戰。
在秋家的人力物力不斷被消耗的情況下,秋家家主的威信也不斷的下降,此刻他想繼續戰,家族中大半的人都反對,他也只能選擇放棄了。
沒有了秋家的支援,糧草補給跟不上,征西大軍很快便潰不成軍。
即便這個時候,上官錦榮也沒有招征西軍回京。
征西大軍軍營中也發生了爭執,秋柏軒不願班師回京,而大司馬將軍家的顧問則是催着回京,其他王侯的人也催着回。
大家都明白,等待失敗的將領將會有着怎麼樣的處罰。
雖說不至於打敗了戰,就會砍將領的頭,但是被貶被流放到邊疆是肯定的了,但也比繼續打下去,自己小命都被別人收割了的好啊。
到了最後,秋柏軒甚至寫信給岳父大司馬將軍,希望他能派援軍趕來支援。
邊防軍是絕對不能隨意調動的,大司馬柳將軍在女兒的催促的信件中,最後寫了一封請戰的信讓人快馬加鞭的送到了京師。
上官錦榮看着大司馬的信件,陷入了沉思。
如果大司馬已經是秋家的人,允許他的人帶兵過去幫忙,消耗的不一定是大司馬的士兵,有可能是駐守邊疆的無辜將士。
如果大司馬只是因為秋柏軒是他女婿,在女兒的催促下不得不寫這封信,那上官錦榮絕對不會猶豫,直接拒絕就行了。
這一場戰鬥沒有人比上官錦榮更明白,這是一場各方勢力換血的內戰,能不牽扯邊防將士,就不牽扯,他可不想為了剿滅各方勢力,就讓國家被鄰國找到空隙襲擊。
左思右想之下,上官錦榮拒絕了大司馬的請戰。
此刻,朝廷眾臣也不希望繼續打下去了,所以上官錦榮的拒絕大司馬支援征西大軍的聖旨沒有任何阻撓就被頒佈了。
有了皇帝的聖旨,大司馬便沒有派人去支援。
而此刻朝中眾臣,則是上書,希望皇帝派人去招安成州王。
上官錦榮知道這些大臣打算玩什麼,也知道無憂絕對不會答應招安,裝作害怕自己江山被暴民們奪取的樣子,立刻答應了招安的請求。
上官錦榮也光棍,直接把招安的任務派給了還沒班師回朝的秋柏軒。
秋柏軒的身份也從征西將軍變成了招安使臣。
而征西大軍自然也在副將的帶領下垂頭喪臉的班師回京。
秋柏軒已經不是將軍了,大司馬家擺明了不滿他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也沒有留下人幫忙,他身邊的人也都是秋家之前派來幫忙的人,帶着這二十多人,秋柏軒拿着京城快馬加鞭送來的招安聖旨來到成州大營求見。
一場戰鬥一打就是兩年,李雪薇的傷勢早就已經養好了。
童心蘭覺得,此刻也是時候讓兩個相愛的人見見面了。
乘着秋柏軒還沒到軍營的時候,童心蘭繞到後方,找到了一直被老大夫照顧的李雪薇。
在這兩年的時間裏,童心蘭從來沒有來找過老大夫和李雪薇老大夫也沒有和李雪薇說過童心蘭的事情,只是告訴李雪薇他上山採藥的時候,遇到了她,就把她撿回家了。
那些人就沒有打算讓李雪薇活下來,傷害李雪薇的時候,李雪薇是清醒的,她知道是秋柏軒的人傷害了她。
聰明如李雪薇,也不知道是秋柏軒想殺了她,還是秋柏軒母親下的命令,當聽聞征西大將軍秋柏軒是大司馬將軍的女婿的時候,李雪薇已經徹底死了心,甚至覺得,害她的事情,秋柏軒也有份。
醒來後的李雪薇跟着老大夫學醫,搗鼓一點草藥,兩人相依為命,倒也像是
1402、昏君是父皇(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