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冢就是王昭君墓。
北地草皆白,唯有此處青。故而,王昭君的墓地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個專屬的名詞:青冢。
王昭君雖然是漢朝時候的事情了,但現在也依舊存在。只是顯得有些破敗,少人維護,清清冷冷的。
青冢是漢時人工積土夯築而成。墓體狀如覆斗,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將近兩千年的時間過去了,這時的青冢上青草悠悠,看得人心神清爽。
大明二七七年四月二十七的這一天清晨,青冢一下子變得喧囂了起來。仿佛一夜間,青冢的山腳下便長出了數十個蒙古包。
這是鄂爾多斯部的部民。
早在開戰之前,鄂爾多斯部便將鐵堡里,也就是此前那個打造軍械的無名堡壘里的軍械都搬運到了歸化城。
鐵堡差不多已經進入了放羊的狀態,裏面的工匠們都被轉移到了歸化城。因為,草原上實在是缺乏足夠的工匠去修補軍械。
軍械已經打造的足夠多了,反而是因為質量參差不齊,以至於不少軍械需要後續不斷的修補。尤其這一回土默特部與明軍初戰後,不少兵甲便是在這一場戰爭里大量損壞,亟需修補。
當然,最緊要的還是鐵堡里打造出來的那些神器紅夷大炮。
二十四門紅夷大炮用了數百頭青牛拉着這才從歸化出來,到了青冢的山腳下。他們似模似樣地開始了建立自己的炮兵陣地。
只不過,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似乎到了這個時候,蒙古人才發現自己缺少了一個最為重要的東西:炮兵。
在這方圓千里的地方,能夠玩得轉大炮的也只有兩個勢力,不是漢人就是滿洲人。
建州東面正在應對旅順的戰爭,遼東腹心之地被人捅了個窟窿,自然不會還有心思將寶貴的炮兵送到歸化城前線來。更何況,就是人家敢送,額璘臣也不敢要。
至於漢人,那就更不用想了。
那是他們的敵人呢。
當然,毫無疑問,不管是三者之中誰的炮兵技術,最終其實都是緣自大明官軍。比如滿洲人的炮兵技術就是來自於當年登州之亂,三順王帶過去的炮手。
撇去這些閒話不提,總而言之,漢人會操作火炮這個印象就落到了額璘臣的腦海里。
既然漢人會,那麼再去找一些漢人過來給他操作火炮便是了。
於是乎,鐵堡里除了那些鐵匠需要去修補軍械以外,最終鐵堡里的漢人奴隸們便又多了一個身份:炮手。
在額璘臣看來,這顯然就是一個十分簡單樸素,直接瞭然的邏輯。這火炮是你們造出來的,難不成你們還不會用?
白豆哭笑不得的看着眼前這二十四根鐵疙瘩,不由地為蒙古人這簡單粗暴的邏輯嘆服。
他運氣不錯,似乎冥冥之中有貴人助力以後,白豆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苦力。自從陸季離開以後,白豆搖身一變,靠着自己一身精明的頭腦,竟是迅速便學到了打鐵的技術,成了一個學徒。
後來,他跟着學煉鐵的師傅調去幫忙打造紅夷大炮。作為乖巧懂事的新收徒弟,白豆得到了這個機會,跟着師傅去打造紅夷大炮。
顯然,從當學徒到最後打造最為緊要機密的紅夷大炮,這身份上顯然是躍升極快的。最簡單的,待遇也是好了許多。鐵堡里雖然依舊有很多人半死不活,每日挨餓,但無論如何這些能工巧匠是不會餓着的。相反,也沒有幾個蒙古人敢虐待這些人。
對付漢人奴隸,蒙古人是粗暴蠻橫,可粗暴慢很不代表傻。他們也知道沒了這些能工巧匠,餘下的那些人就是一群沒技術沒水平的苦工。要苦工,蒙古人就有,何苦要千辛萬苦尋來這些漢人?
故而,白豆終於拜託了淪為奴隸以後苦苦求存而不得的事情:吃飽飯。
原本乾瘦的身體漸漸恢復了壯實,每日重體力活的勞動也讓白豆一身虛浮的肥膘也消散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堅硬壯實的一身腱子肉。
靠着頗為精明的腦袋,白豆便跟着這鐵堡里打造紅夷大炮的大匠袁三宇做了學徒。
這一回,蒙古人發現沒有炮手以後,袁三宇跟着搖身一變,成了炮兵千戶。
「這個炮兵千戶,到底要咋的幹活?老漢我當初在晉州城裏做事,卻沒想
第六十七章:神秘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