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崇禎皇帝朱由檢還在世,故而,袁崇煥的平反還未進行。但實際上,朝廷對於此前這一樁公案已經有了態度改變。
這樣的改變,首先就從朱慈烺的身上開始。對於袁崇煥,朱慈烺的態度很明確。這是一個忠君愛國的將領,寧遠大捷更是舉國振奮的大勝,對於大明士氣之提升,信心之凝聚有着無可替代的意義。其個人才能固然欠缺,但若說什麼賣國通敵,那委實是過於牽強,亦是沒有實證。
這樣一名統帥被殺遇害,委實是一個錯誤的選擇。要不是顧及崇禎皇帝的顏面,此事早就平反了。事實上,只要再過一陣子崇禎皇帝的影響力漸漸淡出,平反的事情便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基調定了下來,討論袁崇煥便不再有什麼政治風險。
以至於朱慈烺提出了五年還遼的這個典故以後,眾人也只是笑,明白了朱慈烺的關切,卻沒有覺得這是什麼威脅。
「要朕來看,袁崇煥的五年還遼固然是輕率,可比起朝中那些只曉得袖手談心性的人好太多了。而且……父……罷了。」朱慈烺頓住這個話頭,也是失笑。殺袁崇煥,也實在是有些為崇禎皇帝頂鍋的意思。
屋內氣氛頗為寬鬆,楊文岳一樣是笑道:「聖上多慮了。事實上,我大明與建奴鏖戰已然有二十餘年了。三年復遼固然是這一階段的計劃,又如何不是我大明這二十餘年來前赴後繼,這才有的成果?縱然不論此前敗績,從聖上章丘大捷起,亦是兩年有餘了。這兩年下來局勢變化,越發利於我大明。三年復遼,不再為奢談矣!」
朱慈烺說着,也是不由好一陣感嘆起來。
回想過往,朱慈烺初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大明依舊是一片亡國氣象。
國內災禍橫生,內亂越演越烈。建奴數次入關,幾乎將大明當作一頭隨時宰割的牛羊。朱慈烺出宮之時,誰也不曾相信能有今日氣象。他出京師南下之時,更沒有想到過會成功練出一部強軍。
朱慈烺每天晚上,想的最多的不是功成之後的雄心壯志,而是史書之上寫着的結局:被舅父出賣,又被南明皇帝下獄,最終在京師被處死。
但現在,卻是一切都轉變了。
這樣的逆轉,有時候想想,反而有些讓他覺得不敢置信。
回想了這些,朱慈烺歸入正題,道:「有此功績,也有諸位愛卿的功勞啊。好了好了,咱們說正題。朕看,這還遼令,也的確是時候頒發了。不僅遼南旅順、遼東鳳凰城都已經有了據點,可以招攬遼民回遼。同樣,重要的是,這是一個信號。我們恢復遼東的事業,不僅是朕與朝廷不忘失土,立志恢復的功業,更是大明國民興衰榮辱一體的事業。任何一寸國土都不能少,這不僅生民立業之根本,更關係我大明國防安危。恢復故土,是因為這關係國家安危,是帝國子民安居立業之根本,這是恢復故土有功之所在。」
朱慈烺的立意十分新鮮。
但李邦華與楊文岳都聽明白了。
「根據目前所統計,散落在各地的遼民雖然看起來人數眾多,但身在異鄉,難有餘財。是以,依臣所見,可以對遼東故土百姓直接發放土地,不行拍賣。將餘下的土地拍賣給其餘百姓。如此,即可募集軍費,又可讓百姓知曉,此乃所有人的事業。最終遼東若能恢復,此刻拍賣的土地定然能夠漲價,拍賣之人都能收益。尤其是軍中將士,更能為此奮戰。」李邦華反應很快,應對讓朱慈烺連連點頭。
「是這個理。」朱慈烺沉吟了一下。
楊文岳問了一聲,道:「若是有奸猾刁民假冒遼民呢?」
朱慈烺笑道:「這點損失麼,朝廷還是承擔得起的。登記為遼民,那自然會第一時間由朝廷幫助移民到遼南旅順口、遼東鳳凰城等地。那裏有的是土地,就缺了開墾的百姓。不管是真遼民,還是假遼民,往後都是遼民,一樣是我大明子民。這點心思,朕看都沒什麼緊要的。」
楊文岳聞言,恍然大悟。
的確,給遼民免費發放土地,一來是彌補這些年來戰亂流離失所,二來緩解各地人地矛盾,三來自然就是要讓他們安居樂業。
不管是不是偽造遼民身份,其實都是一樣,並不妨礙朝廷還遼令的意圖。
就算真是偽造遼民,但既然願意去遼東移民,那又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