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貢磚的製作包括取土、上垛、過篩、濾泥、制坯、裝窯、燒窯等工序,其中需時最長的是上垛。上垛是在取到臨清特有的蓮花土後,要將土運到存土場堆成大土堆,一任風吹日曬、霜凍雪飄,目的是降低其鹼性,同時讓其粘性變得均勻,使生土變成可以使用的熟土,僅這一道工序就需要3年左右。
好在,張家窯里直接就有熟土。
很快,朱慈烺就看見一位彪形大漢掄起鐵叉鏟起一塊濕泥,用力摔到地上,然後又鏟起來接着摔,如此反覆幾次之後,大漢就把這塊泥丟在一邊置之不理了。
對此,一旁的張友悶着,並沒有解釋這個奇怪的舉動。
朱慈烺看了一下,倒是直接開口問道:「用力地摔打是為了減少泥中的氣泡吧?將其晾在一邊一段時間,應該就像發麵蒸包子時需要醒面一樣,給泥一個休息和醒發的時間,使其更加柔軟。怪不得能做出貢磚,臨清匠人工人們的心思真是用心啊。」
「大……老爺燒過磚?這這……」張友驚愕難言。但緊接着就發現自己失言了。人家這麼一個大人物,怎麼可能做燒磚這種工匠卑賤的活兒。
但……既然沒做過,又是從何得知?
這可是關係着幾萬人生存的機密啊。
張友的問話沒有得到朱慈烺的正面回應,只有他自己知道,這個年代貢磚當然不能賣,可後世能啊。這東西他就經手過。
不過這一茬他當然不會說,於是眾人就一副萬分驚愕地看着朱慈烺。
而朱慈烺只是淡淡地道:「讀書多了,一理通百理明罷了。」
朱慈烺這樣的回答並未解開眾人的疑惑,反而只是讓眾人更加敬畏了起來。而張友也是索性豁出去了,繼續開口講解了起來。只當是貴人愛好眾多。好在,只有朱慈烺、傅如圭、張鎮以及老十七在,張友也並不是特別擔心泄密。
「其實不僅是工序用心,俺們這連燒造的燃料也有講究。有句話說,「打官司的是秀才,燒磚的是豆秸」,講的就是俺們燒貢磚一定要用豆秸杆。因為這豆秸杆燒起來火候均勻,燒出來的磚,質量和色澤都很好。」
「除此外,俺們還得有耐心。這一待就是一天,尤其是碰到需要掌握火候的關鍵日子,一窯磚,燒制需要30天,在燒到20多天的時候便要停火。可是啥時候停火,那就有講究吶。要是這火候掌握不好,燒制出的貢磚那就壞了,二十多天就要白費擱這兒,朝廷更是要怪罪。所以俺們這燒磚,還得看身上的本事。比如俺,只需要他去聞磚窯里冒出來的煙味聞着香噴噴的時候,那就對了。」
張友嘿笑着,繼續講解了起來。
只不過,眼下顯然還沒有貢磚要燒制,大家顯然就無從得知為何張友會說這磚窯的煙味竟然是香的了。
對此,朱慈烺與傅如圭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
他們在盯着燒制紅磚的工匠們在幹活。
張鎮來這兒比朱慈烺要早許多,也一早就給了定金預付買了磚石為外面的軍營作為建築材料。
為此,張家窯也多了幾分煙火氣息,不顯得那麼衰敗了。
而今,張家窯上下顯然也明白這的確是來了大單子,上下都用心幹活。
而朱慈烺與傅如圭看到的便是這樣的一幕。
兩人走到一處高地,負手靜靜看了起來。
張友見此,這才明白人家對貢磚燒制的秘訣壓根就沒什麼興趣。一念於此,這才又是放鬆,又是緊張。
不過,張友老而成精,看着兩位貴人如此舉動也是不敢冒犯,靜靜地在一旁候着,看着。
「燒磚有很多工序。取土、上垛、過篩、濾泥、制坯、裝窯和燒窯。這些顯然都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你看,他們都需要分工,需要合作。而且,人多了,想要將事情做好就需要紀律。在這裏,管理他們的是宗族輩分,凝聚關係的是血脈與工錢。這和軍隊挺像吧。」朱慈烺輕笑着道:「維繫軍隊的是軍餉、軍律以及最關鍵的信念。而軍人用火銃,倒銃、裝銃、實藥裝彈、著門藥。着火繩、打放、立放還有距離的掌握,都是可以拆分出來成一個個細步驟來做的。而匠人們一樣會拆分步驟,仔細學習。這意味着工人出身的士兵可以更快掌握火銃的使用,成為合格的士兵。。」
第五十章:一份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