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船行到了吳郡,還可以繼續沿水路直到上虞境內的,但這一次是送劉惔到東山下葬,作為兒子的劉蘇自然不能一路都由他人護送着劉惔的棺木。
冉操他這個兒子,還是要露面的,並且親自扶着劉惔的棺木一路到東山。
這些天的水路,只能算是司馬昱和謝安等人體諒冉操的身體,給他行個方便而已。
到了吳郡,便開始換陸路,劉蘇等人也換上了素服,還好現在天氣不是太炎熱,而且棺木外面又加了一層木板堵住,所以腐味根本透不出來,要不然服喪的人可就慘了。
只不過,這以顛簸,便又是半個多月。
但有謝安這個大名士在,哪怕是半個多月送葬的路程,卻也不至於枯燥。
謝安這個人雅量高致,風度絕倫,而且他性情高雅,路過之處不論什麼情況,對於沿路的山水風景總是不會錯過的。
所以這一路上,大家跟着謝安走走停停,也不至於累着。
冉操和謝玄他們這些年輕人,反而一路聽着謝安對於沿路山水的寄情托思,收益良多。
當路過吳郡郡城的時候,便遇到了前來送殯的人員。
這些人以吳郡太守陸納為首,其餘的多是陸納的屬官,但是這些屬官都不能小看,因為他們都是能寫得一筆好字,在江左頗具名聲的。
陸納這個人對書法情有獨鍾,所以他挑選的屬官,才幹倒在其次,先決條件是必須能夠寫得一手好字。
當時,陸納送了一幅字給冉操,以緬懷劉惔。
字當然是陸納親手寫的,上面寫着十四個大字: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
看着陸納的這副墨寶,冉操知道這其實不過是陸納對劉惔為人的一個評價,但總感覺這就是一副輓聯,只不過這個時代對聯和輓聯這種文體還沒有出現,而且陸納這幅字也是寫在同一張絹上的。
東晉之前雖然就發明造紙業,但當時的造紙技術遠不如後來那麼發達,所以竹帛、書簡、絹等物品還會被用於書寫。
這些可以被用於書寫的器物中,無疑屬絹最貴,因為但凡是用來書寫的絹肯定就是上乘的品質,只有世族高門這種大家族裏面的人才能用得上。
陸納出自江東陸氏,乃是江東四大望族之一,田產百萬錢財千萬,自然不會在乎這些。
只不過,陸納和謝玄見面了,兩人卻好像並沒有什麼交集。
冉操見狀暗道:江北的士族與江南士族之間,果然嫌隙很深。謝安前不久才向會稽王推舉了陸納出任丹陽尹,這大小也是一個人情,想不到卻根本不頂用,人陸家不靠這點情分呀!
南北士族之間有多大的嫌隙呢?從兩個稱呼上面就可以看得出來。
當時,南方士族因為北方士族遷徙而來,侵佔了江南的土地資產,所以心中對北方士族很不滿,稱呼他們為『北傖』。
傖這個字有兩種讀音,讀作『深』的時候,就是寒的意思,但這裏用的是第二種讀音,讀『倉』!讀作『倉』的時候,傖是什麼意思呢?
粗俗、鄙賤!
北傖,意思就是指從北方來的粗俗的鄙賤的人!
這個稱呼,等於是在罵人了。
北方的人被南方人罵了,如果在別的時候還好,可現在是東晉,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之後江北和江南的士族都生活在了一起,那這就是當着面在罵人。
所以北方人也不甘示弱,南人稱他們為北傖,他們就喊南人為貉子、南貉。
貉是一種動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邊和田野間,雜食魚、鼠、蛙、蝦、蟹和野果、雜草等。
這也是在罵人,意思是說這些南方人就像貉子這種動物一樣。
如今北傖見了貉子,互相之間不怎麼感冒也屬情理之中。
再說了,謝安雖然向會稽王推薦了陸納,但同時謝安還推薦了桓沖和王坦之呢。
在別人看來,這肯定是謝安在忽悠會稽王,不過是應付會稽王的詢問才做出的回答,否則他為什麼要說三個人出來,還各方都不得罪呢?
其實,事情卻沒有這麼簡單,只有別人都想不到看不透而已。
謝安這一手,真可以說是騙了天下人。
陸
第19章北傖南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