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名士傾國最新章節">
名士傾國
都城國喪,哀鴻遍野。
幾乎街道上到處可見素以麻縞的人來來往往,建康繁華,自東晉始,後有六朝金粉之稱,此時已初見雛形。桓溫站立在車駕之上,望着建康城的街道,對左右說道:「建康美矣,冠蓋當世。」
古時都城皆在中原,歷史文化最悠久的古都乃是洛陽,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定都咸陽,毗鄰長安,加上漢之西都亦在此,故而長安與洛陽並稱二都,東都洛陽,西都長安。
這是兩個歷史文化最為繁榮的城市,不過自漢末天下紛爭,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一役,最終董卓被迫撤退前往長安,焚燒洛陽開始,洛陽這座古都便一直處於廢墟狀態。
雖然後來司馬炎建立晉朝定都洛陽,使得洛陽城得到修葺重現繁華,不過西晉王朝曇花一現,後來八王之亂加上胡人入侵與踐踏,使得洛陽又殘破不堪。
這是一次文明的大倒退,波及的不止是洛陽,還有整個中原。
當時永嘉南渡,中原漢人隨着晉王朝南遷,使得整個北方為之一空,做為兩座古都之一的西都長安,也因此衰敗蕭條。
到了現在,氐秦割據關中,定都長安,加上鮮卑慕容定都鄴城,而東晉又南渡定都建康,使得古都洛陽荒廢了。
而長安與鄴城雖然也是都城,不過當時中原百姓大多南遷,所以這兩座城市的人口與繁華程度,都不及建康。
故而桓溫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認為建康城是當世最為繁華的城市。
只不過,這座都城,是晉王朝的都城……
桓溫的感慨,其意頗深!
而桓溫的左右,也有聞弦歌而知雅意者!
比如說郗超,就是一位。
&軍,建康雖然繁華,然外無險關,內無阻礙,河水穿流,鐘山龍臥,並非王者之地……」
一句話,就讓桓溫打消了所有的深層意思。
是啊,建康確實繁華,人口眾多,商業貿易也是當世第一,可是建康這座城市的地勢不怎麼樣,周邊沒有崇山峻岭,也沒有險要關隘,可以保護城市不被入侵,那河流都從城內穿流而過,根本沒有然後阻礙,還有相傳鐘山是古時候龍的棲息之地,雖然有龍氣,可這龍卻是臥龍,飛不起來的,這樣的寓意顯然不好。
說白了,郗超就是讓桓溫暫時別打建康城的主意,否則一旦桓溫真這樣發瘋,那天下就得再次大亂了。
桓溫對於郗超這個謀主的話,還是很中聽的,隨即微微一笑,說道:「吾並無他意,且下車駕隨我覲見太后!」
宮門小黃門通報之後,桓溫帶着幕僚郗超,以及手下一員武將幾個護衛進了皇宮,到了苑又讓護衛去了兵甲,守在門口。
桓溫獨身前往拜見天子遺體,披麻戴孝,還沒到門前便痛哭不止。
當時宮中,尚有琅琊王司馬丕及新安郡主司馬道福等人,在為天子守喪,太后則是退居屏風之後,一干公卿位列左右,等待着桓溫前來。
桓溫踏入大殿,步伐沉穩而有力,臉色淚痕斑斑,趴在天子靈前一陣哭嚎,轉而又言及自己的武功,哭訴道:「臣來遲矣,當乞陛下釋之!多年來,臣征戰南北,便是為晉室光復中原而努力,可惜陛下卻英年早逝,沒能見到北定中原馬放南山之時,何其痛惜哉?」
這一番話,竟然引起許多公卿也痛哭。
大家突然一齊大哭,到讓本來哭得起勁的桓溫愣住了。
然後他冷眼看了看兩邊揮舞着寬袍大袖擦拭眼淚的公卿大臣們,心中冷笑不已。
這些人之中,其實又有幾個是真哭的呢?
就連桓溫他自己雖然表面上是在痛哭,但心裏卻一直在盤算着許多事情。
或許,只有屏風之後太后的哭聲,才有幾分真切。
待桓溫祭拜完畢,便來屏風之前拜見太后。
&軍免禮!」
&啟太后,還望太后為國多多保重!」
&陛下英年早逝,痛煞人也!哀家婦道之人,又如何保重?浮萍無根,漂泊無依,正是如此!」
太后感嘆着,作為一個有婦德的女人,命運確實對她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