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大軍駐守在代州城外三十里。當杜重威的求和信到達契丹軍營的時候,耶律李胡正在訓斥作戰不利的將軍。那位唐軍士兵站在門外,待他訓斥完畢後才帶進大帳。耶律李胡呵問道:「杜重威何時可降?」那士兵回答道:「杜大人並未說過歸降一事,倒是有封信件,請將軍過目。」
耶律李胡示意手下的將士將書信呈上來,看完信後隨手撕掉,怒道:「杜重威緩兵之計的把戲也敢拿來獻醜!來人啊,將這個南朝士兵拖出去斬了。」
那士兵聽罷立刻將刀拔出,契丹士兵見這個南朝士兵違抗大將軍之命,紛紛拔出刀,那小兵想到寡不敵眾,但臉上仍未露出害怕的神色。這時,站在旁邊一聲不吭的契丹軍師站了出來,阻攔到:「王爺,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耶律李胡不聽勸告說道:「斬使以立威!南人狡猾無比,軍師切莫誤入其全套。」說罷便示意左右將那士兵拖下去。這時,那軍師跪倒在地說道:「王爺,此事萬萬不可。」耶律李胡見狀,吃了一驚,平時軍師只對皇上下跪,如今確跪起他,讓他受寵若驚。他立即上前將他扶起來說道:「罷了,讓這個南朝士兵滾回代州城吧。」
那士兵聽見耶律李胡的話,將手中的刀慢慢收了回去,然後昂着頭走出大帳,飛身上馬趕回代州城復命。
那軍師起身後,耶律李胡不解地問道:「以軍師之貴,平時皇兄見到你也要敬您三分,今日怎麼會為一個南朝小兵下跪呢?」
那軍師乃契丹皇帝的老師季撥優,今年五十三歲。他的父祖本是漢人,五十餘年前因避王仙芝、黃巢之亂遷到代州邊境,後來為了謀生到了契丹。季撥優的母親雖然是契丹人,但他身上始終流淌着漢族的血液。季撥優的父親是契丹的典藏使,負責收集各國的書籍。季撥優從小就知曉自己的身世,非常羨慕中原文化。他熟讀詩書禮儀,在父親去世後繼承了典藏使之職,後來有幸遇見還是皇子的耶律德光,以淵博的知識博得他的信任和重用。耶律德光即為之後,季撥優被拜為左丞相。耶律德光深知自己的這個胞弟生性暴躁,此次征伐南朝,有意任命季撥優為軍師協助耶律李胡。
只見季撥優緩緩答道:「王爺,你身為契丹的宗室大臣,當以契丹的利益為重。敢問王爺,您這次有把握滅掉南朝嗎?」耶律李胡遲疑了一會,答道:「攻滅南朝可能不易,但攻破代州還是有很大的希望。」
「王爺,恕季某直言,當初皇上準備興兵,為的是在國內樹立威信,如今我們攻入代州百餘里,皇上的文治武功已經得到充分彰顯。這時如果我們還要繼續用兵,不但難以有所突破,可能還要腹背受敵,陷皇上於進退維谷的地步。」
耶律李胡越聽越糊塗,急忙問道:「請軍師明示。」
季撥優見耶律李胡不過一介武夫,雖然久經沙場,但對政治一竅不通,於是耐心地分析道:「王爺,如今代州戰局膠着。安西將軍的兵馬已經進城,我們如果在打下去,絕無勝算可言。到時候那些本來不服從皇上的大臣們就會私下裏說三道四,如果朝中陰險奸詐之人再在皇上耳邊煽風點火,皇上必然將失敗的怒火轉嫁到王爺和季某的頭上,到時我們就吃不了兜着走。季某今年已經五十有餘,皇上不會拿我怎麼樣。王爺,您是太后最小的兒子,今年剛滿二十三歲,你得為自己的前朝着想啊。既然杜重威有意言和,我們何不順水推舟,從中謀取利益呢?」
耶律李胡聽完季撥優長長的剖析,方才領悟,心想:「母后辛辛苦苦請求皇兄讓我統帥三軍,為的是讓我立下大功,好在契丹皇室有立足之地,真是難為她老人家了。」於是起身拜謝道:「今日小王聽聞軍師一席話,勝過在沙場馳騁十年。」又問道:「如果與南朝和談,我們怎麼做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季撥優胸有成足地道。「假如王爺真的同意和談,季某會給皇上書寫一封密信,然後火速送往上京。皇上看完信之後,肯定會同意我們的請求。到時候我們得到豐厚的談和條件,皇上一定會龍顏大悅,對王爺大加賞賜的。這樣一來,那些宗室大臣就不敢小覷王爺的本領了。」
耶律李胡聽完軍師之計,連連拍手道:「妙!妙!如果沒有軍師,小王幾乎犯了大錯。」
那個送信小兵回到安西將軍府,訴說了在敵軍中的遭遇。樂援聽罷,對那個小兵道:「你
第四章 敵營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