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悲聲
滿城俱素,一片縞白,如在九月天氣里下了一場寒沁人骨的大雪,雪花紛紛揚揚散落在皇城四周,各處街巷民宅。不是真的雪,只是白色的布,白色的紙,白色的燈,白色的懸掛,白色的燈籠。
白茫茫一片真是乾淨,乾淨的人們將自己的悲傷與哭泣也都壓制在肺葉之中,生怕驚擾了這慶國二十年來最悲傷的一天。
皇帝陛下駕崩的消息終究不可能一直瞞下去,尤其是當傳言愈來愈盛的時候,太后當機立斷,稍等及派去大東山的軍隊接回陛下遺體,也等不及各項調查的繼續,便將這件震動天下的訃聞發出。
京都的百姓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是一旦得到了朝廷的證實,看見了皇城四方角樓里掛出的大白燈籠,依然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人們往往如此,在一個人死後,才會想到他的好處——不論慶國的皇帝陛下是個什麼樣性情的人,但至少在他統治慶國的二十餘年間,慶國子民的日子,是有史以來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故而京都一夜盡悲聲。
皇帝病死在大東山巔,這是慶國地權貴們想要告訴慶國子民的真相。而至於真正的真相是什麼。或許要等幾年以後,才會逐漸揭開,像洪水一樣衝進慶國百姓的心裏,那些權貴們會再次利用慶國子民的心慟,去尋求他們進一步的利益。
還不到舉國發喪的那一天,京都已經變成了一片白色的世界。然而禮部尚書與鴻臚寺正卿應該隨着陛下喪生在遙遠地大東山頂,所以一應體例執行起來,總顯得有些不順。就像一首嗚咽的悲曲,在中間總是被迫打了幾個頓兒。
也正是因為這些不順,朝內宮中的大人物們在悲傷之餘,更多的是陷入了某種惶恐不安之中。皇帝陛下這些年來,雖然沒有什麼太過驚人的舉措,顯得有些中庸安靜,然而這位死去的人畢竟是慶帝,是整個慶國精神的核心!
所有的人在習慣悲傷之後。都開始感覺到荒謬,當年無比驚才絕艷地皇帝陛下,胸中懷着一統天下偉大志業的陛下,怎麼可能就如此悄無聲息的逝去?不是不能接受皇帝陛下的離去,只是所有人似乎都無法接受這種離去的方式。
這種離去地方式安靜地過於詭異。
統治者悄無聲息逝去。迎接慶國的……將是什麼?
是動亂之後的崩潰?是平穩承襲之後的浴火重生?
因惶恐而尋求穩定,人心思定,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太極殿中地那把龍椅,迫切希望能有一位皇子趕緊將自己的臀部坐到那把椅子上。穩定慶國的朝政。
太子自然是第一個選擇,不論從名份上,從與太后的關係上,從大臣們的觀感上來說,理所言當應該由太子繼承皇位。然而眾所周知,皇帝陛下此行東山祭天,最大的目的就是廢太子……
有些人想到了什麼,想明白了什麼。卻什麼也不敢說。那些入宮哭靈的大臣們,遠遠看着扶着衣棺痛哭地太子殿下,心頭都生出了無比的寒意與敬畏,似乎又看到了一位年輕時的皇帝陛下,在痛哭與棺材旁邊重生。
在官員之中流傳着大東山之事的真相,似乎與小范大人有關,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但范閒失蹤了。或許死在大東山上。或許畏罪潛逃,扔下自己的父親妻子腹中的孩兒。跑到了遙遠的異國。
大臣們清楚,小范大人如果沒有翻天的本領,那麼今後只能將姓名埋於黑暗之中,而大勢……已定。
太后坐在含光殿地門口,聽着殿後傳來地陣陣哭泣,眉頭不易察地皺了皺,老年人的眼中閃過一絲悲痛。然而她知道,眼下還不是自己放肆悲傷地時節,她必須把慶國完完整整地交給下一代,才能真正的休息。
門外依着李氏皇族當年發跡之地的舊俗,擺着一隻黃銅盆,盆中燒着些市井人家用的紙錢。黃色的紙錢漸漸燒成一片灰燼,就像在預示着人生的無常,再如何風光無限的一生,最後也只不過會化成一蓬煙,一地灰。
整座宮殿都在忙碌着,在壓抑緊張中忙碌着,內層宮牆並不高,隱隱可以看見內廷採辦的白幡的竿頭,在牆上匆忙奔走,朝着前宮的方向去。在太極殿內,今天將發生一件決定慶國將來走向的事情,所有人的目光都停留在那裏。
第一百二十九章 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