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印度文明的創造和發展,基本上離不開印度雅利安人的發展。
印度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快速的經濟發展轉過來又促進政治上的合併,恆河平原的部落讓位於王國,漸漸才有了後世那些有名的王朝。
而這些經濟和政治的發展相平行的是社會結構方面的重大變革,也就是現今社會印度常被吐槽的種姓制度由來。
最初,印度雅利安人跟其他雅利安人一樣,劃分為武士貴族、祭司和平民這三大等級。他們沒有與社會等級有關的種種限制,如世襲職業、限於同一等級內通婚的規定、宴請同伴時的禁忌,等等。
但是,到公元前500年時,種姓等級制度連同它的所有基本特點開始起作用。關於種性等級制度的起源,雖然現已提出許多種理論,但普遍同意,膚色是一個基本因素。其實,梵文中的種姓——瓦爾納一詞,意即膚色。
雅利安移民非常清楚自己和當地黑土著在膚色上的差別,稱土著為達塞人,即奴隸。由於雅利安人有強烈的種族優越感,故極力阻止與受他們鄙視的臣民混合,從而發展起四大世襲種姓的制度。前三個種姓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職業等級即簽上(婆羅門)、武士貴族(剎帝利)和農民(吠舍)組成。第四種姓(首陀羅)留給達塞人。達塞人不得參加宗教儀式,也沒有其征服者享有的種種社會權利。
而且經過後來的發展,即便是現代的印度也還有第五種人存在,在這一種姓等級制度之外的被稱為賤民,即不可接觸的人,今天約佔印度人口的七分之一。
要分別印度人種姓有很多方式,像世襲這些外人比較難判斷,但除此之外也有基本的一種方式,那就是通過一個印度人的職業。
細化下來職業有很多,統稱就可以看作宗教、官與貴族、商、農工。
像獵人、捕魚人、屠夫、劊子手、掘墓人、承辦喪葬者、製革工人、皮革工人和清道夫這些職業,基本就是被劃分為不潔的工作,也是賤民這個階級常從事的工作。而從事這些職業的結果轉而又會導致社會隔離。
馬克羅就是出生在印度最底層的家庭的孩子,他只有名沒有種姓,雖然他出生的時代變了很多,印度的階級矛盾和追求新時代的人也很多,種姓制度至少在法律上早已經廢除。
不過,印度遵守着古文明、種姓文化的人口也超過一半,馬克羅在社會各處受到的歧視數也數不清。
聽他奶奶說過,以前印度的賤民們居住在與世隔絕的材莊或城鎮外面的住房裏,只可以使用他們自己的寺院和水井.他們必須非常小心地避免沾污各種姓中的成員,也就是說,不可與後者發生任何肉體上的接觸,在極端情況下,甚至不可進入後者的視線。因此,就算是最近百年,不少地區還有着奇葩的特徵,比如日每當他們走出自己的住處或村莊時,就必須敲打一對拍板,警告他人,他們正在走近。
不過現在好了,這些該死的傳統,都將埋葬在這破滅的世界裏,種姓??
見濕婆去吧!!
「馬克羅,這一帶的蟲族已經被滅殺乾淨了,我看差不多該回去了吧?」
馬克羅身旁還坐着四個男女,其中一個女人開口問道。
今年已經38歲的馬克羅,留着濃密的鬍鬚、一頭雜草般凌亂的短髮,有着炯黑的肌膚和健美運動員一樣的魁梧身材,但是卻也有着一張和善的面容,哪怕是一臉絡腮鬍看上去也並不嚇人。
「哈,當然沒問題啦,算算我們已經出來快45天了,也是時候回去了。」
聽到馬克羅的話,其他人都露出了開心的表情,繃緊的那根弦也終於是緩和了下來。
一旁的隊伍里最為沉默的中年女人辛蒂米婭,將煮好的食物分給了大家,然後就端着碗去旁邊吃飯了。
其他三人也是差不多的樣子,不過卻是坐在一起。
馬克羅端起自己的那碗走到了辛蒂旁邊坐下,雖然世界都已經都被外星蟲族佔領了,但種姓制度帶來的階級壁壘,還有那刻在骨子裏的高傲,即便是到了這個破滅的時代,也依然無法消除。
最能表現這一點的情況就是此刻了,如吃飯工具絕不共用,食物也是用兩個小鍋分開製作,同時吃飯的時候也要走遠一些。
這些幼稚的
第32章 種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