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領兵前去迎戰馬騰、韓遂,長安城裏立即暗流洶湧起來。之前被王允震懾的世家大族,剛剛投降過來被罷了兵權的西涼諸將,還有不知屬於什麼勢力的跳樑小丑,都蠢蠢欲動。
對於這種情況,王允不是沒有準備,他將呂布首先最能打的兩員大將高順、張遼都留了下來。可是這兩人的震懾力顯然遠遠不如呂布,該活動的人照舊活動,只是很隱蔽而已。
王允對這種情況不是沒有預料,但也沒想到居然有這麼多人想把他掀翻。想要在他們發動前把這麼多人揪出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許多豪門貴族的府邸不是誰都能進的,許多人的身不是隨便能搜的,一旦抓不住把柄,這些人反噬起來,就算是王允也兜不住。
無奈之下,王允只好入宮求見李響。可又讓他沒想到的是,當他見到李響,還沒等開口說話,李響就讓人送上來十幾塊綢布。王允打開一看,發現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名,而且還由高到低的列明了上下屬關係,整個集團的最終述求,或者其中哪幾個人橫跨幾個集團,各自起着什麼作用等等。
十幾快綢布,就是十幾個集團。當然,長安城裏還沒有這麼亂,大的集團只有兩三個,李響之所以列出這麼多,是因為一個集團里的人往往也心思各異。比如西涼軍集團,李傕、郭汜、樊稠、胡軫等人想的一樣,就是要徹底推翻王允,殺了他奪取朝堂大權。此外還有張濟、段煨兩人,覺得推翻王允太冒險,不如退而求其次,多爭取些好處就行了。正是這個原因,李響將他們區分開來,各自成為一個集團。
這兩伙兒人意見不一致,彼此爭吵不休。雖然贊同推翻王允的人比較多,但他們都是被王允削了兵權。嗓門再大也沒用。不贊同的人雖然少,可是張濟和張繡這叔侄倆有兵權在手,他們的話分量就更重些。因此爭來爭去,反倒是張濟這邊佔了上風。
類似的情況在朝堂高官集團里更加明顯。楊彪是一個意見,董承是一個意見,馬日磾又是一個意見,連蔡邕身邊都聚攏了一幫人,又是一個意見。亂成了一團麻。不過這些人都是成熟的政治家,他們很快就統一了意見,就是不能讓王允獨掌大權,大家分享才是正理。
然而不管是西涼軍集團,還是世家大族集團,都不算什麼,最麻煩的反而是另一個看上去不怎麼起眼,但卻最陰狠的集團,諸侯集團!
這個集團里,包括了袁紹、袁術、曹操、公孫瓚、劉表、劉焉等擁兵自重的諸侯。在他們看來。中央亂起來才好,或者掌握在蠢人手裏也不錯,但就是不能真正重新立起來。中央要是恢復了權威,他們這些人已有的權利肯定縮水不說,說不定還不會有好下場。因此,王允掌權,還不如讓李傕、郭汜掌權。
西涼軍集團都是一群武夫,唯二的兩個謀士,李儒在董卓被殺的當天也被殺了,賈詡投靠王允了。剩下的人還有謀劃全局的能力?所以他們的威脅是最低的。世家集團雖然不缺謀士,但他們都在朝堂任職,要是長安城亂了,他們也得不到好處。所以他們也都是盡力在保持局勢平穩的前提下奪權。可諸侯集團就不同了,他們既不再朝堂任職,也不缺謀士,他們想讓長安越亂越好,所以他們才是最危險的。
王允看過了名單後,臉上不動聲色。但心中也是大怒。可還是那句話,要是沒有確切的證據,這些人都不能動,不然會引起譁然,他也會被趕下台。
思量了半天,王允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只好問道:「我兒以為,這些人該怎麼處置?有話不妨直言。」
明明是請教李響,可王允的話卻說的像是給你個表現的機會似的。李響心中撇嘴,臉上卻同樣不動聲色,說道:「義父,我明白您的難處,不過我可以保證,這些人絕沒有冤枉的。如果,他們都死於意外,不知……」
王允愣了一下,半晌才道:「死於意外?能不露破綻嗎?」
李響笑道:「義父放心,以我的本事,不可能出現意外。除非,有仙人來調查。」
王允點頭道:「那就好。不過,也不能全都殺了,那樣的話就算別人查不出什麼來,也會懷疑的。」
李響道:「當然不能全都殺了,要是都殺了,朝堂里就沒幾個人了。到底誰該死,誰能活,還得您老來把關。」
王允心情大好,當下也不客氣,拿起筆來
352 暗流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