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雷一聲令下,十三號樓上下左右同時開火,震耳欲聾的槍聲連成一片,分不出個數來。
只要手裏有槍的男人,都主動找個窗口向樓下的鬼子射擊,就連一部分女人都拿起了槍。
她們只是普通的女人,但在電影電視上看到的鬼子個個窮凶極惡,不管什麼年紀的女人,都知道落到鬼子手裏是什麼下場。
雖然有膽子拿起槍的女性只佔總人數的一小部分,但總歸是有一部分女性鼓起了反抗的勇氣。
毫無預兆的突然襲擊打了鬼子一個措手不及,當場撂倒十幾個鬼子。
十三號樓里至少有一百多人開槍,就是說,只有十分之一的子彈命中鬼子,命中率實在有點差強人意。
可熟悉戰爭的人都知道,二戰中盟軍平均兩萬五千發子彈才能消滅一個敵人,常凱申的軍隊平均兩千發子彈消滅一個鬼子,一百多發子彈打倒十幾個鬼子,命中率已經超出了戰爭中的平均值。
不僅是步槍發了利是,手榴彈也派上了用場,不知道是誰扔出了第一枚手榴彈,一聲轟響提醒了所有參戰人員,一時間彈如雨下,至少從樓上扔下了三四十枚手榴彈,密集的爆炸將準備偷襲的鬼子炸了個暈頭轉向,又倒下十幾個人。
抗戰期間,我軍最擅長的戰法就是近戰夜戰,平均四到五發子彈就扔一枚手榴彈,不知是強雷有意安排還是無心設置,十三號樓的戰法與我軍歷史上的戰術如出一轍。
我軍歷史上採用這種戰術,即有缺乏彈藥的因素,也有官兵素質弱於敵方的考量,同樣與眼下的情況高度吻合。
一輪進攻就打倒二十幾個鬼子,鬼子的隊伍一下子就亂了。
六棟樓里唯有十三號樓中的人員比較分散,各個單元都有人居住,來自於各個方向的槍聲和回聲混在一起,讓鬼子搞不清究竟是哪裏開槍。
不得不說。鬼子確實訓練有素,短暫的混亂後立即展開反擊,也不管到底能不能打中目標,先開槍壯壯膽子再說。
還是靠着手電筒那一點點亮光。鬼子才能勉強看到一樓二樓的窗戶在哪裏。
然而鬼子裏面也有機靈的,開槍不打反擊,而是瞄準地上的手電筒,一通亂槍響過,手電筒一個不差地被鬼子打掉。樓下重新陷入黑暗。
鬼子一邊開槍一邊尋找隱蔽物,搜尋無果後,鬼子指揮官果斷命令隊伍撤離。
不是鬼子不想反擊,而是他們選的時間點太恰當,黑暗中的十三號樓在鬼子眼裏就是一個巨大的黑影,壓根兒就看不到究竟是哪裏開槍。
幸虧三八大蓋的槍口看不到火焰。
小區軍民怎麼可能讓鬼子這麼順利地撤走?大夥齊刷刷地拉動槍栓重新頂上子彈,不過失去了照明之後,第二輪射擊全憑感覺,沒人知道究竟打中幾個鬼子,要不是聽到了鬼子中槍的慘叫。都沒人知道到底打中了鬼子沒有。
這一次不僅三八大蓋開了火,配屬十三號樓的兩支八一槓加入了戰鬥,兩支81槓一支在七樓,另一支在四樓向鬼子射擊。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81槓的威力,兩位戰士瞄準影影綽綽的鬼子扣死扳機,喘個氣的工夫,一梭子子彈就打了個乾淨。
到底打沒打中鬼子不知道,反倒因為槍口的火焰太明顯,惹來了鬼子的強勢反擊。
這是自開戰以來,鬼子第一次明確找到目標的位置。
儘管兩個戰士的動作不算慢。可七樓那個戰士還是晚了一步,胳膊被鬼子的子彈咬了一口,手一抖差點把槍扔窗戶外邊去。
兩支81槓讓鬼子誤認為兩支機槍,原本還算有序的後撤差點就變成了大潰敗。
新兵怕炮老兵怕槍。鬼子的機槍不給力,不代表他們不知道機槍的威力。
第二輪射擊結束,槍聲仍然在幾棟樓間迴蕩,鬼子顧不上再開槍,悶頭一陣猛跑。
突然間十二號最東側的樓上扔了個炭盆下來,火紅的炭火還在半空就飛散開。天女散花般從天而降。
炭火雖然沒多少光亮,但恰好落在撤走的鬼子頭頂,幾個倒霉的鬼子被炭火燙得吱哩哇啦一通亂叫。
落地的炭火燙得雪層嗤嗤地響,幾個眼睛尖的忽然看到地上的炭火被什麼擋住,想也不想地抬槍就打。
鬼
230 反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