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懿懿老氣橫秋的拍打着,比她要大上一倍歲數的馮四肩頭「以後你就由我罩着了,正文哥哥今後若要欺負你,就交給我來處理!」
這自然是玩笑話,卻也在側面證實了夫人們對他二人的認可。
左三擺出一副苦澀的面目表情「我兄弟都有人認下了,您三位夫人身邊還缺個馬弁麼?」
三女哈哈大笑,清綺言道「左三兄,你都四十好幾了,我是姐妹里年歲最大的也剛過二十,哪裏敢使喚你!」
李之氣惱地道「左三,你可是我的人,在我這裏走夫人路線不好使!」
見清綺一眼瞪過來,忙改口道「當然了,有時候還是能派上用場的,這一點也不能否認!」
喜得龐啼咯咯直樂,「正文哥哥,何時你也具有一些宦官品質了?這順杆爬的本事日見成效!」
現場大多哈哈大笑,只有亓官廣泰在竭力忍住笑意,因為算起來,他是李之的小輩,亓官家族在禮數方面的家教可是很嚴的。
不多時,貝正來到,隨同前來的,卻是位令李之始料不及的人物。
那人就是四王南江王二子李赫李凡殊,兵部尚書李奇李昉化之弟,現任黔州府刺史。
李之正感奇怪,為何李赫不在黔州待着,或回長安城過年,竟然於此地出現。
不等其開口,李赫已在笑着解釋
「我家祖上就在贛粵邊境的梅嶺,以前就是每隔三、五年就會借着過年回鄉祭祖,這一次算是提前返鄉了,因為父親代表朝廷,前來為西域客人們踐行!」
李之隨即心下瞭然,大唐李姓祖上實際上是北方遊牧民族鮮卑族,在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族政權為數最多,持續最久。
而這一時期,是中華文明大轉型時期,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基本定格成型的歷史,曾有過數次南遷。
民族大遷徙,是那時候融合社會的主旋律,目的是促使胡漢民族的共同性日漸增多,差別性日漸減少,一步步水乳交融般地融為一體。
在當時社會現實的驅動下,北方各民族相繼步入了漢民族的封建化道路。
在這方面,鮮卑民族最具典型意義,尤其是鮮卑拓跋氏,是把胡人的「漢化」進程,納入國家政治體制的不朽功業。
從而把胡漢民族的大融合,推向了全新的歷史階段,已經為隋唐王朝的崛起,和中華大一統的重建直接鋪墊了基石。
隋唐時期的漢民族便是在胡漢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上,尤其是胡漢通婚造成民族血統混合的基礎上經過重構而變更面貌的新漢族。
這兩個時期的漢民族主要是以漢族為父系,鮮卑為母系的新漢族,如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的母親,都出自拓跋鮮卑的獨孤氏。
唐太宗長孫皇后是胡漢混血,有一半漢族血統和一半鮮卑血統。
唐高宗李治身上擁有四分之一的鮮卑血統,四分
之三是漢族血統,他身上流的大部分都是漢族血脈。
那時因胡漢血統混合更大量地在於下層民眾,故而在大唐建立伊始,就開始大範圍吸納散落於南方各地的拓跋獨孤氏後人。
十王里就有數位屬於此類情形,這些後人們或是入朝為官,或是入宮為嬪妃,李姓皇室之所以龐大,與此類關係極大,但被皇室刻意遮掩。
也就是說,所謂的李姓血脈中很多這樣的情況,因而類似如南江王返鄉祭祖行為都是不公開的。
自唐高宗以後,大唐皇室同時大量聘娶漢族嬪妃,再加上鮮卑族主體漸漸融於漢族,唐中期以後鮮卑族不復存在。
知道其中隱情的李之,當然不會糾結在此點,而是迅速轉移了話題「凡殊兄,不知南江王如此在何處?我好及時上門拜見!」
李赫笑道「父親在番坊清真寺遇見了馬赫迪特使一行人,就臨時加入他們的隊伍了,我來就是邀請你前往!」
古時遠洋主要靠的是季風,因時效性比較強,所以外國使節和商人在廣州往往一等就是幾個月。
這期間,他們需要食、宿,需要貯存貨物,廣州官府為他們在城外專門開闢了居住區。
從此,部分外商乾脆定居下來,成為廣州早期的僑民,稱作"番客"。
第六百八十一章 南江王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