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垣領銜,帶着七大臣祈禱的時候,恭親王奕欣已經口銜天命準備來收拾他們了。奕欣等人奉詔出來,一點都沒耽誤,直接就奔着軍機處來了。以防意外的兵馬人手,奕欣和文祥早就安排好了。載垣等在屋裏剛看了他們奏請垂簾的奏摺,遠遠望見他們就知道來者不善,也不甘示弱的迎了出來。此刻已是圖窮匕現,大家也沒什麼好客氣的了。
「上諭,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接旨!」恭親王奕欣鐵青着臉,鄭重的站在了幾人面前,開始宣諭。
「凡上諭須均經我們幾個承旨擬定,如今我們幾個不曾承旨,六叔的這道上諭,從何而出?」兩宮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載垣不知道,但是鐵帽子王的威儀還在,所以載垣昂然而立,冷笑反問了一句。
「未經我們幾個面承的上諭不是『亂命』就是『矯詔』!老六,你既是宣宗成皇帝(道光)的皇子,又是大行皇帝(咸豐)的胞弟,自然知道『亂命』跟『矯詔』的後果!」端華也氣勢洶洶的威脅道。他們幾個直到這一刻,還是不相信兩宮會和咸豐的政敵奕欣聯手,以為是奕欣矯詔,要發動政變。
端華在這裏也是給奕欣扣了一頂大帽子,所謂的「亂命」,是指皇帝在非正常的情況下發出的、或不符皇帝本意、或違背情理邏輯的命令。而「亂命」是臣下所能拒絕執行的,當然是否是「亂命」,也是靠執行者自己主觀的判斷來分析的。
後來的歷史上當清朝向八國聯軍宣戰時,慈禧太后就曾下詔,命令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兩江總督的劉坤一、湖廣總督的張之洞,立即將轄區內的交戰國外交人員或驅逐或逮捕,同時派兵北上護駕勤王。李鴻章等即以「此乃『亂命』,非我皇太后皇上本意」為由,拒絕執行。並且聯合起來,以清朝地方政府的名義,轉而與各交戰國簽訂《(中國)東南互保條約》,承諾中國東南地區不捲入在北方的戰爭,並保護各交戰國在該地區的所有利益不受侵害,從而避免了使中國全面捲入戰爭的局面出現。清朝戰敗後,慈禧太后為了在各國面前推卸戰爭責任,保住自己在清朝的統治地位不受影響,甚至乾脆將發動戰爭的所有上諭都說成是端郡王載漪、軍機大臣剛毅等「戰犯」的「亂命」,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所謂「矯詔」,則就是通常所說的「假傳聖旨」。不管是蒙蔽、脅迫皇帝下發「亂命」者,還是「矯詔」者,論律都是造反的罪名,只要坐實一條,奕欣都是謀逆的天下公敵。
奕欣此時可沒功夫去跟他們呈口舌之利,所謂快到斬亂麻,讓這幾位鬧起來,恐怕要生變故。載垣曾當過領侍衛內大臣,這宮裏也不敢說就絕對沒他的親信。端華更是現任的鑲藍旗旗主,他要鬧大了鑲藍旗那幫閒人未必不會跟着鬧事。眼見載垣、端華並無絲毫奉詔就範的意思,為了免生事端,早有佈置的奕欣便不跟他們廢話了,甚至連上諭也不跟他們宣讀。.org立即吩咐侍衛將載垣、端華二人拿下,早就準備好的侍衛一擁而上,將載垣、端華都給控制了起來。
「沒有王法的王八羔子,我等乃大行皇帝顧命的贊襄政務王大臣,你們哪個敢拿?」載垣和端華當然是可勁的掙扎,但他們兩個小老頭兒,哪裏弄得過這些五大三粗的小伙子,兩下便被制服了。眾侍衛也不管他們的身份了,三下五除二的就將兩人禠奪衣冠,架出了隆宗門。
隆宗門外還有幾人的侍衛隨從,雖然一共也沒幾個人,但是載垣和端華還想呼喚他們再掙扎一下。但是到了門口一看,兩人的心就徹底涼了,他們的隨從早就被繩捆索綁了起來,一個個比他們倆還狼狽呢!兩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爺」,就這樣帶着滿心的不甘,被押進宗人府關押了起來。
「你們五位是否奉詔啊!」威望最高的兩個已經拿下,剩下幾個純文人,奕欣就穩當了。
奕欣的話音剛落,杜翰還在盤算呢,額駙景壽就「噗通」一聲跪下了,動作之迅速實為罕見。有了帶頭的,匡源、穆蔭、焦佑贏等人自然一個接一個的認了命,杜翰苦思無計,也不再掙扎,乖乖的跪下認命。但是杜翰幾個也是情勢所迫沒有辦法,奕欣抑揚頓挫的開始宣讀聖旨的時候,每念一句,杜翰便在心裏反駁一句。
「內閣奉上諭,上年海疆不靖,京師戒嚴,總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籌劃乖方所致。」奕欣剛開了個頭
第三百五十章 正式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