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樂毅統率着四十萬燕軍正面作戰,秦武帶着十萬武軍穿插在齊軍兵力薄弱的地方作戰,短時間內便取得了顯著的戰果。
這下得到齊桓公帶着十萬齊軍逃出秦國戰場,往國內殺回來的時候,樂毅終於停止了繼續進軍,開始停下來休整連續戰鬥了十曰,體力、精神都低到一個極限的軍隊。
同樣,秦武也不得不讓十萬武軍停下來休整。
在歸國的途中,齊桓公得到陸陸續續的信使傳報,對齊國內的狀態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
四十萬燕軍乃是復仇之師,士氣鼎沸,戰意昂揚,齊國大軍正面根本就難擋其鋒。
十萬武軍乃是精通戰鬥的刺客之師,人數雖少,戰鬥力卻是極強,能夠讓任何輕視他的人付出極大的代價。這種代價,齊桓公已經付出過一次。
雖然燕軍與武軍現在佔據了齊國近半的城池,但齊國的軍隊卻保存的比較完整,並沒有傷了元氣,一切就只等着齊桓公回去重整大局。
於是,齊桓公在半路上就做出了針對燕武兩軍的戰略。
首先是麾下大將、謀士——田忌與孫臏,兩人帶着親衛,秘密快速的返回國內,將剩下各城,以及都城的大軍集合起來,與齊桓公統帥的十萬齊軍一起兩面夾擊武軍、燕軍。
其次,反秦聯盟雖然形存神亡,內部已經分崩離析,但畢竟還沒有徹底解散,齊桓公向楚、魏、韓、宋、衛、鄭、魯等國發出邀請,許以重利,邀請他們一起出兵攻燕。
魏國雖然痛恨秦武三番兩次打敗魏軍,並且還在魏國境內四處肆虐,但魏文侯畢竟是一個非常賢明的君主。
魏國兩次出戰都告失利,國力、軍力都降低了許多,這下真的是需要養精蓄銳,恢復戰力的時候了。
而且聲勢浩大的反秦聯盟之所以會大敗,齊國佔了主要的責任,魏文侯這個時候沒去找齊國的麻煩就算好了,怎麼還會出兵去阻攔燕國的復仇呢?
韓國,沒的說,七雄的老么,原本的二十多萬大軍,現在只剩下寥寥幾萬人了,維護國內治安,壓制四起的盜匪都成問題,哪還有多餘的兵去幫助齊桓公攻擊燕軍和武軍呢?
衛國是魏國的小弟,不消說,自然是聽大佬的話拒絕了齊桓公的邀請,還是休養生息。
最後,唯有楚、鄭、宋三國答應出兵解救齊國。
楚國出兵的理由很簡單,公子熊側與項燕大戰失利,與其狼狽的回楚國,不如再搏一次,去齊國取得一場戰鬥的勝利,好掩蓋對秦戰事失利的陰霾。
而鄭國是楚國的小弟,宋國是齊國的小弟,大哥衝鋒了,小弟自然也要跟在後面。
於是,齊桓公這麼運作一番之後,又拉起了十五萬的援軍,加上齊桓公麾下原有的十萬大軍,一共二十五萬人,在休整了兩天,恢復了一定士氣和體力之後,便開始向着盤踞在齊國內的燕、武兩軍進軍。
同一時間,田忌與孫臏也在齊國內,組織起了四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拔到前線,準備於燕武兩軍決戰。
「齊桓公即將率領大軍回國,打硬仗的時候到了,不知道諸位有什麼建議?」
得到楚、鄭、魯三國答應齊桓公的邀請,一起出兵來攻燕武兩軍的消息,秦武升帳聚將,對堂下諸將問道。
「主公,唯今之計,我軍一共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是留下部分兵力牽制住正在集結中的齊國大軍,我方集中優勢兵力消滅齊桓公帶來的二十五萬聯軍,俘虜齊桓公,則此戰可以不戰而勝;第二是放棄部分中小城縣,堅守大城,利用大城城高牆堅,必須要數倍兵力才能攻下的優勢與敵軍作戰;第三則是見好就收,搜刮已佔領城縣內的一切資源後,撤回燕國,再圖後事。」
馮去疾出列道。
所謂的三條路,簡化為三個字便是攻、守、退,馮去疾將選擇全部點出來之後,將選擇的權利交到了秦武手上。
「三條路,擒賊先擒王,第一條路乃是上策,但這個上策是相對於燕國而言的,俘虜了齊王真正的受益者是燕國,對我們的好處並不大,還要承擔巨大的兵力損失和風險。第二條路,留下來堅守固然能與敵人進行對峙,對於攻城的一方造成比較大,甚至倍數的傷亡,但這對於我們而言並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我們
第兩百九十四章 人民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