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醫生,沒有藥,偏偏經常有人患病,尤其是孩子,生下來就夭折的不計其數,活着的從小到大不知道得染多少次疾病,最後熬過來就活,熬不過來就只能等死!
貧困老百姓對醫生的渴求程度可見一斑。
很明顯,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有機會學醫的風輕雪身上,完全做到了她和陸江結婚那天喜宴間老中青們承諾過的話。
背負着如此沉重的期待,風輕雪愈加刻苦鑽研,不敢有絲毫懈怠。
關城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自己和陸天雋不一樣,陸天雋打算年滿十八歲後走陸江的路子從軍,家裏有祖父有嬸母可以照顧幼弟,到那時候弟弟也大了點,他很放心。
自己只有弟弟了,如果自己離開,他肯定會害怕。
選擇留下來,從文就只有從醫一條路,因為外界對文人的迫害力度極大,天天臭老九臭老九地叫着,即使這幾年看似消停了,以後也勢必會掀起狂波,這是他聽陸父閒談時說的,深深地記在了心裏,不敢再走父祖一樣的路。
陸父和陸江十分贊同關城的想法和決心。
先不說藝多不壓身的至理,在這個年代,醫生遠遠比其他行業的人更容易得到老百姓的好感,有利於兄弟二人以後的立足。
就算兄弟二人的底細泄露了,老百姓也不會吭聲,因為他們都等着關城救命。
當初在婚宴上,王樓大隊的老中青們不也這樣向陸家承諾的嗎?
最重要的是陸江隱約聽說國家和軍方一直在研究家屬隨軍的問題,建國前就算了,很多部隊都是東奔西走,無法帶上家屬,建國後大部分則駐守在固定的軍區,軍人有家庭的沒法和愛人廝守,容易引發其他事情。
所以,早晚有一天,國家會出台隨軍政策。
根據陸江根據各方面消息而做出的估計,最多三年,一定會有相關政策出爐。
到那時候,陸江當然希望風輕雪帶着孩子跟自己住在部隊中,郭大夫當時在醫院裏也說過讓風輕雪用心學,部隊才有理由安排她進部隊工作。如果關城學有所成,留在王樓大隊為老百姓看病,就不用擔心風輕雪離開後的醫藥問題了。
既然陸江覺得關城學醫是一條出路,風輕雪就沒有拒絕,一邊自學,一邊教導關城。
雖然她學的都是基礎知識,但她是成年人,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遠勝只在小時候隨父祖讀過幾本啟蒙書的關城,自然有資格教他入門。
只可惜,關城很快就開學了。..
但是他很有毅力,也靜得下心,放學後幹完活就擠出時間來學習。
為此,陸江和大侄子陸天雋分擔了大部分的家務,又因吳崢要給自己連續針灸一個月,導致自己無法趕在郭大夫所說的兩個月期限內回醫院複查,所以發電報要求延長二十天的假期,得到了部隊和醫院的同意,主要原因是沒有人比郭大夫更了解吳崢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