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一切,讓方雲思緒如潮,看了方家莊農民過的日子之後,他算是見識到了什麼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可惜他現在自身難保,王氏那裏也不知道怎麼樣了。不過方雲心裏默默地做了一個決定:只要等這一關過去,一定要想辦法改變這些貧苦百姓的悲慘的命運。
「走吧,少爺!現在的世道就這樣。這些人都還算好的,至少還能活下去,其他地方更慘。
我聽說陝西那邊很多人為了省糧食,就躺在床上不吃飯,結果就直接餓死在床上。」方福小心的提醒道。
看見方雲滿臉不可思議的表情,方福倒也不覺得奇怪,他了解的方雲本來就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生。
老爺又是知縣大人,在加上極度疼愛兒子的夫人,方雲從小一直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怎麼會知道社會最底層老百姓的困難呢。
「嗯!」
方雲沒有在繼續看下去,他現在什麼都做不了,再看也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
儘管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方家的佃戶,這些年方家雖然是由王氏做主,可是王氏主要負責的是對外交際工作,土地方面的工作都是方安梁幾兄弟在操作,王氏畢竟是個女人,並不適合經常拋頭露面。
而且因為方安棟是縣官,按照大明律法,他的土地是不用交田賦稅,所以王氏也定了一個標準,那就是收成和佃農五五分。
這樣的佃租,勉強能夠保證在沒有天災人禍的前提下,佃農能夠活下去。不過看這些人的樣子,顯然方安梁幾兄弟背着王氏和方安棟乾的『好事』。
其實王氏原本還想再降低一些佃租,不過被方安棟阻止了,這不是方安棟不捨得那點糧食,而是大勢難違。
方安棟身為一地知縣,深知普通;老百姓的困境,一心想要在改善農民的處境,在政績上有一番作為。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更清楚現在士紳們德行,他們一邊享受這朝廷給予他們免稅待遇,一邊拼命的剝削利益,侵吞農民的財產。
他們可以允許王氏向佃戶施捨一些小恩小惠,博取一個大善人的稱號,但是絕對不會放任王氏破壞行情,否則的話,被打臉都是小事,要是自己手底下的佃戶也跟着鬧起來,那損失的可就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了。
方安棟知道,一旦王氏真的那樣做了,那等於一下就得罪了整個登州府地區所有的地主鄉紳,別說方安棟只是一個知縣了,就算是登萊巡撫,也不具備和整個登州府的統治階級作對的能力。
為官多年的方安棟深知,要想讓這些地主鄉紳主動降低佃租,以減輕農民的負擔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萊陽縣劃出了一大片的無主的土地,準備撥給萊陽境內的流民和無地的農民耕種。
剛開始開墾的時候,事情進展的倒是很順利,可惜好景不長,土地剛剛開墾好,就有幾十個鄉紳拿着地契來找方安棟。
一個個理直氣壯的對他說,哪塊地,哪個區域的土地是他們的祖產,地契上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囂着要方安棟把他們的土地還給他們。
知道這時方安棟才知道,自己是被利用了,這些地主一個個都是人精,打得一手的好算盤,借自己的手為他們開墾荒廢了的土地。
方安棟當然不會同意了,一旦答應了,豈不是意味着自己和數萬流民、農民幾個月的辛苦全部白費了。
而且在開墾之前,他已經調查過了,這些土地已經有五六年沒有人耕種了,所以方安棟也不怕把官司打到巡撫那裏去,再怎麼說他也是一個知縣,豈能吃這麼大的虧。
果不其然,巡撫孫元化選擇了支持方安棟,而且大力支持,讓方安棟方放手去干。
作為兩府之地的巡撫,孫元化治理地方的能力遠遠不如他造槍造炮的本事。上任一年多了,光是東江軍和山東本地人的矛盾,就讓他一籌莫展,傷透了腦經,對於各地的流民問題,更是毫無辦法,只能聽之任之。
方安棟一下子幫他解決了幾萬流民的問題,孫元化嘉獎他都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會去懲罰他。
萊陽縣鄉紳們見告狀沒有效,並沒有放棄,他們有的是手段,只不過告狀這一條是最快的而已。總之不拿回田地,他們是不會罷休,結果很明顯,最終
第四章 無恥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