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雖然難弄,但對我來說也問題不大,不過價格方面可能就要高一些了。方公子也是明白人,火槍這樣的兵器一般只有官府那邊才有,我如果想要搞到火槍,也是需要上下打點的,就是不知道方公子需要多少支火槍。」
鄭子勇並不是真正知道方雲買火槍的目的,走私商人一般都不會過問對方的目的,他也是看方雲年輕,才多問了一句。
「價格不是問題,但是質量一定要好,我不希望到我得到的火槍只能打上一兩槍就炸膛了。還有最好是全都都給我鳥銃,像三眼銃、秘魯銃的就不要摻雜在裏面了。
至於數量嗎!說不定,五百支、一千支都行,主要是看鄭掌柜能力了。」
剛賺了三萬林銀子,方雲還真不介意價格的問題,但卻擔心火槍的質量問題,方雲可是知道明朝火槍的炸膛率一直居高不下。
當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技術本身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在制度的問題。
火槍火炮都是軍工產業,不用想這樣的產業肯定都是官府經營的工坊完成的,官府管理,優點和缺點同樣的突出。
一方面因為是政府經營的工坊,資金雄厚,規模龐大,有利於分工和協同合作,很多技術精湛的工匠被集中在一起,對於提高技術水平肯定是比較有利的。
但是缺點也很鮮明,那就是管理非常的粗糙。
原料,製作,生產,出貨全由政府自己解決,自產自銷,沒有一點競爭力,也就是說領導層的那一群人沒有一點壓力。
領導沒有壓力,就沒有什麼心思去鼓勵員工創新了,對工匠而言,他們的工作是被強制執行的,不干也得干,拿的又是死工資,別說各種發明獎,提成之類的沒有,還經常要遭受領導上司的剝削,他們的積極性可想而知。
從整個明朝官場的情況來說,官府經營的工坊,前期是還是可以的,但是明朝中葉之後,弊就遠大於利。
這種制度受個人的影響極大,一旦負責管理製作工坊的官員腐敗了,整個工坊都會陷入癱瘓之中。
而在明末時期,官員剋扣、倒賣材料的現象已經非常的普遍,材料不足,工匠自然是補貼不起了,為了完成認為,就只能偷工減料,敷衍了事。
這種情況下生產出來的火器質量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反倒是私人工坊打造的鳥銃更加靠譜,只不過除了吃了秤砣鐵了心要造反之外的人,這年頭私人製造火器的工坊實在太少。
如果有門路,方雲寧願話雙倍的價錢,買那些性能可靠的火器,也不想要官府製造的破爛貨。這也是方雲一心想要自己修建火器工坊的原因之一,畢竟求人不如求己。
在大明,一口氣要訂購幾百支火槍的商人可不多見,鄭子勇聽完方雲的話之後,也來了興趣,軍火買賣歷來都是最賺錢的買賣之一,其中利潤可是大的驚人。方雲買的越多,他就能賺的越多。
「質量方面絕對沒問題,方公子儘管放心!我可以給你露個底,我提供的火槍不是咱們大明人造的,而是海外佛朗機人製造的。
別看這些海外蠻夷雖然長相醜陋,說話粗鄙,但是他們打造的火槍質量卻非常不錯,一支槍管至少能打五百發子彈。」鄭子勇一臉神秘的說道。
「弗朗機人!」
方雲心中一驚,佛郎機人是大明對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稱謂,也可說是對所有西方人的稱謂。
只不過在明末時期,和大明有接觸的西方國家大多數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以及荷蘭人,就連澳門不是也被葡萄牙的人給佔領了。
鄭子勇竟然說他提供的火槍是由佛郎機人製造的,這讓方雲有些忍不住想知道鄭子勇的靠山到底是誰。
在大明,能和佛郎機人打交道的可謂是屈指可數,方雲所知的也就兩人。
一個就是登萊巡撫孫元化,聽說他的手下還有幾十個佛郎機人在為他打工;另外一個就是東南沿海的海上霸主鄭芝龍。
孫元化顯然是不可能倒賣火槍給鄭子勇的,鄭芝龍就不一樣了,他可是什麼生意都做,不僅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人的人有接觸,甚至還在海上和他們大打出手,並且贏得勝利。
如果鄭子勇的幕後大老闆是鄭芝龍,這且就完全解釋的通了,而且鄭子勇也姓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