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袋西口公園》的選題,在明前公司內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最核心的問題當然是:風險。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可能仆街或者壓貨賣不掉之類的風險,而是實打實的政策風險。任何文化類型的公司,對於這種事情都是敬謝不敏的。
不過,如果是岳清言,那這個險值得冒。
這不僅僅是基於他本身的市場價值的判斷,也是基於之前《銀英》的銷售細分渠道了解之後的背景背書渠道的判斷。
《銀英》是這幾年來非常少有的一渠道銷售超過二渠道的書。一渠道雖然指的是新華書店,但是,作為國內最強大的發行網絡,這個渠道也不僅僅是遍佈全國各地的書店,更包括了通過新華書店訂購各種圖書的官方和機構渠道。畢竟,各種機構渠道不可能有這種心思來和林林總總的無數家出版社、出版公司打交道,通過單一一家發行機構來獲得所有需要的圖書比較方便。
而這些市場渠道,包括但不限於各地地方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社區文化中心、各種各樣的企事業單位。由於明前公司的發行部門的一渠道關係非常紮實,他們對這種渠道進行過深挖。
現在學校書店之類的也從一渠道拿書,但那種零散的銷售數據支持不了一個龐大的市場。《銀英》卻不是,以一個銷售人員拿到的針對某個大學的一渠道銷售台賬來看。一個大學過去一年裏總共購買了超過17000冊《銀英》,平均單卷銷售數字1700冊.
其中,70%是校內書店出售的。因為校內書店往往讓利給學生,拿到的圖書扣率也低,只要進貨跟得上,其實學生們還是願意從學校書店買書的。然後20%是分攤在學校各種項目和開支里流轉出去的。比如某個文科類項目研究社會學、政治生態或者是科幻等等類型,一個項目組20個人,一人申請一套很簡單。其中也不排除有人借着項目名義買來看着玩。
8%是圖書館分走了。除了學校一級圖書館,還有各個學院和系科的閱覽室之類的。而看圖書館數據,有一個數據會很有趣:重複購買率。圖書館一般進一批書,數量都不會少,就算是極其冷門的專業類書籍,往往也會一下子來個幾本。只有進口圖書、畫冊、雜誌這類高價貨色,弄個一本兩本差不多了。當一本圖書的借閱律很高的情況下,會出現兩個分支現象:一個是書的數量不夠,另一個,就是折損率高。於是圖書館就只能補貨了。而《銀英》在這個大學圖書館,居然補了兩次貨。
2%剩下的是啥?當然是銷售中的折損以及出現印刷錯誤啊,裝訂質量問題啊之類的。以及還包括部分正在銷售中的庫存。
按照一般的圖書流轉率來說,這個學校至少有一半的師生已經閱讀過《銀英》了。這種比例簡直高得離譜。
還有更離譜的銷售台賬呢。bj的新華書店記錄了他們對各種機構的銷售,名單看起來有點可怕:國務院辦公廳、外交部、商務部、文化部、中宣部、共青團委、國防部……等等。姑且不論到底真是各種政策研究辦公室需要,還是這些部門裏的讀者們湊了一波團購,但《銀英》的確已經覆蓋到了這些部門。在其他地方還有對陸海空軍的院校的銷售台賬呢……
第十三艦隊裏,很有些背景可疑,說話很謹慎小心的人。也有已經暴露了身份的軍校學生、公務員等等。本身也是一個佐證。
而《銀英》覆蓋到這個地步,居然沒有被查禁,那就說明總體上對《銀英》也好,對岳清言也好,大體上是持支持態度的。在這個基礎上,岳清言就算《池袋西口公園》略有些敏感,官方的態度也可能是觀望一段再說。《池袋西口公園》只是有些敏感,但整體的社會意義上則是積極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明前公司終於最終決定,力推《池袋西口公園》,爭取在短時間內覆蓋市場,輔以各種引導性的文章和推廣策略,加上岳清言可以出席一些讀者交流會啊、訪談啊之類的,闡述自己寫這個系列的積極意義。只要站穩了這個口徑,《池袋西口公園》的這種敏感,說不定反而是一種好事了。
沒有一個決定是輕而易與的,沒有一個決定是可以拍腦門的。如果沒有這些銷售台賬實打實的銷售指向性數據,那明前說不定就會大大縮減《池袋》系列的首印數。
而這
第五十九章 一個人的市場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