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聞言,急忙拿過范曉琳的高倍望遠鏡去看,只見十多條大型木製帆船,呈現一個雁形陣,向韋家莊碼頭這邊駛過來!
這就是古代人的大船?
韋寶仔細數了一下,足足13艘大船!
韋寶驚了個呆。
在穿越之後,韋寶也見過一些船隻了,從本地過往的大船,還有附近的偷偷出海打漁的漁船,但是沒有見過這麼大個子的,都快趕上他的鎮遠艦的一般大小了,在船隻當中,絕對算的上是龐然大物!
韋寶在現代的時候,曾經看過鄭和下西洋的大海船的紀錄片。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
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
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歷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
《明史·兵志》又記:「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
韋寶的仿製大軍艦長九十四點五米、寬十八米、吃水六米、排水量七千六百七十噸、航速十五節的鐵甲艦,是一艘穹甲巡洋艦!
其實在個頭上,還沒有這個時期的大海船個子大,和最大的鄭和寶船比起來,長度短了三分之一,寬度更是短了三分之二!不過,最大載重和載人的數量,肯定比這種古代大海船要大一些。
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有五種類型的船舶。
第一種類型叫「寶船」。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載重量八百噸。這種船可容納上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它的體式巍然,巨無匹敵。它的鐵舵,須要二,三百人才能舉動。
第二種叫「馬船」。馬船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第三種叫「糧船」。它長二十八丈,寬十二丈。第四種叫「坐船」,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四尺。第五種叫「戰船」,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尺。
鄭和所率領船隊的船隻,有的用於載貨,有的用於運糧,有的用於作戰,有的用於居住。分工細緻,種類較多。
鄭和的船隊是一支以寶船為主體,配合以協助船隻組成的規模宏大的船隊。
韋寶旅遊的時候,曾經去看過展示於南京寶船廠遺址公的一艘鄭和寶船,船長63.25米、船寬13.8米,6桅8帆,排水量約1300噸。
韋寶覺得現在看到的這種大海船,就比他看見過的展示船還要大,甚至有可能比鄭和的寶船都大!
據韋寶的了解,明代的航海技術不但領先於世界,而且以一個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也十分先進了!
大明的海船甚至已經有了定嚮導航技術!
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24/48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
鄭和的船隊,白天用指南針導航,夜間則用觀看星斗和水羅盤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
由於對船上儲存淡水、船的穩定性、抗沉性等問題都作了合理解決,故鄭和的船隊能夠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險惡條件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很少發生意外事故。
白天以約定方式懸掛和揮舞各色旗帶,組成相應旗語。
夜晚以燈籠反映航行時情況,遇到能見度差的霧天下雨,配有銅鑼、喇叭和螺號也用於通訊聯繫。
體現鄭和下西洋航海技術,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天文航海技術,中國很早就可以通過觀測日月星辰測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
鄭和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