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啊?」韋寶的嗓子還沒有開。
「宮裏來人宣公子入宮了,來聖旨了。」林文彪道:「我向那傳旨的太監打聽過了,應該是要上金殿開榜了!」
韋寶哦了一聲,並不是很意外,魏忠賢隻手遮天,魏忠賢答應過的事情,還能拖延嗎?
而且,扶自己上去,這是名正言順,順理成章的事情,完全沒有阻力,魏忠賢隨時都能辦到。
「來人,起床了!」韋寶坐了起來。
一幫朝鮮侍女急忙進入,服侍韋總裁洗漱更衣。
韋寶到了前廳,見過傳旨的太監,接了聖旨。
聖旨只說是宣召入宮,並沒有說其他的。
因為林文彪已經替韋寶打賞過太監了。
太監便透風,今天宣召是小傳臚。
明清時期的科舉有鄉試、會試、殿試三種。殿試又稱御試、廷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最高一級的國家考試,也是封建統治者選拔人才和籠絡知識分子,維護其統治的一種手段。
明初殿試曾在承天門南金水橋畔設案考試,後來移至太和殿,清代在保和殿。
這種考試每三年進行一次,時間一般在春季農曆三月。
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十分嚴格。
清朝時,進京應考的舉人首先要集中在大清門東側千步廊朝房,經過禮部會試,考中後為貢士,又稱為「中式進士」。只有取得貢士資格的人才能進宮參加殿試。
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考卷的成績,由閱卷大臣打分,獲得前十名的考卷,皇帝還要親自過目,考中的被賜予進士。
列第一甲第一名的稱為「狀元」,第二名者稱為「榜眼」,第三名者稱為「探花」。
殿試兩天後,皇帝要召見新考中的進士。
考中的進士身着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恭立天安門前聽候傳呼,然後與王公百官一起進太和殿分列左右,肅立恭聽宣讀考取進士的姓名、名次。
這就是「金殿傳臚」。
「臚」有陳列的意思,「傳臚」就是依次唱名傳呼,進殿晉見皇帝。
這一次皇上的召見,便是「小傳臚」。
「給過公公銀子了嗎?」韋寶問道。
「已經給過了。」林文彪急忙答道。
「給了多少?」韋寶再問。
「給了二兩紋銀。」林文彪有點詫異,往回這種事情,總裁是很少親自過問的啊,今兒個是怎麼了?
雖然是遼西人,但是在京城待了一段時日,自然而然的都會染上京腔。
其實人都一樣,骨子裏都喜歡攀附富貴。
倘若是遼西比京城這邊厲害,就是在京城待的時間再久,保證一個個還是一口標準的遼西強調,絕不會變成京腔。
「二兩紋銀太少,再給公公二兩紋銀!」韋寶笑道,然後對那傳旨的執事太監道:「敢問公公高姓大名啊?」
「不敢當,公子爺是貴人啊,等會金殿宣了名次,大人就是正式的朝廷命官。」那執事太監道:「我叫汪雙良。多謝大人了。」
「汪公公,千萬別客氣,有緣相識就是緣分,以後還請汪公公多多關照。」韋寶笑道:『咱們這就走吧?』
韋寶並沒有因為對方只是一個跑腿的太監而有所怠慢,而且,能出宮跑腿,這本身在太監裏面,也算是個人物了,雖然比不上二十四監局的管事牌子,卻也算是班長那種小官了。
韋寶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完全效法鬼谷子。
就是後世網上有流傳的鬼谷子的六條社交原則。
一、窮者嗜利,以利切入你跟沒錢的人就不要談什麼理想,願景,直接告訴他能賺多少錢就可以。如果你和一個窮人談論未來的發展和前景等這些遙遠的話題,在他們眼裏,可能會覺得你這個人不着邊際,因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溫飽都是個問題了,怎麼還有時間去想着未來的職業規劃呢。所以當你和窮人交談的時候,話題只要圍繞利益即可。從別人最需要的東西切入話題,給他們帶來好處,就容易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好感,投其所好,在危難時刻給予幫助,他們便會對你感激萬分。和貧窮的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