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寶軍的五百教導隊和擁有四門步兵炮的這個炮兵連要怎麼打,都由教導隊的寶軍團長決定。
排隊列陣,槍斃戰法,這是之前就曾經練過的。
為什麼會有「排隊槍斃」這樣的戰術,17世紀到19世紀的戰爭場面,一般是士兵們拿着槍,站成幾排前行,等雙方靠近後端着槍對射,大家也不躲。
誰先打垮對面誰就能贏。
這種有趣的戰爭場景在後世人的軍事思維下看起來很可笑。
為什麼大家都不躲,排成一排對射。
找個掩體,或者跑起來也好啊。
於是很多人也戲稱這種戰術叫「排隊槍斃」。
「排隊槍斃」這種說法只是後世戲稱,這種戰術正確的叫法為「線列步兵」。
現在看來這種戰術不就是白給嘛,然而這種看起來很蠢的戰術,實際上在當時不敢說最優秀,但確實是最合理的戰術。
在冷兵器時代,大家都知道在打仗的時候部隊的陣型極為重要。
很多戰鬥一旦一方陣型崩潰了,部隊就成了一盤散沙,兵敗如山倒,基本走向了敗局。
隨着冷熱兵器的過渡,武器的發展,慢慢出現了火槍。
早期的火槍都是些火繩槍,滑膛槍之類的。
這些火槍發射的並不是如今看到的子彈,而是彈丸。
因此很多槍管沒有膛線,並且由於火藥產生的煙霧火花極大,對於士兵而言在扣動扳機的時候,臉還要轉向一邊,以免被焰火糊一臉。
再加上氣密性等設計也不到位。
導致早期的火槍,威力倒是還湊合,就是精度和射程極差。
這便出現一種情況,要是像現代戰爭,哪怕一戰那樣互相在壕溝對射,命中率極為低下,雙方怕是打個一年也死不了百來個人。
火槍的裝填速度又非常緩慢,受過良好訓練的士兵,基本一分鐘也就兩三發。
倒騰半天裝好一發子彈,然後開槍,打不打的准基本上靠信仰。
在這種武器發展水平下,現代戰爭的很多思路是套用不上的。
於是那個時代的軍隊,在交戰的時候為了保證火力輸出,便出現了「線性步兵」戰法。
線性步兵是從1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歐洲陸軍基礎的步兵陣型。
通常由兩到五列並排的步兵組成。
每排士兵間隔半米左右。
通過軍官的命令和軍樂的鼓點來指揮,來讓隊伍前進,停止和射擊。
火槍的裝填,精度,射程限制了單發子彈的殺傷性和命中率,敵人就算站那給你瞄着打,也很難打中。
但如果一大群人同時開火,大概瞄着對面的軍隊,命中的概率就能有效提升。原理就是大家人多,一起開火,總有一個能打中,我打不中你,也打的中他嘛。反正能擊中敵人,打中誰不重要。
寶軍現在的教導隊五百人就是這樣,站成整整齊齊的五排,一百人一排,邁着正步穩健前進。
韋總裁站在寧遠城城頭用望遠鏡看着寶軍緩緩的,穩穩的向建奴大營靠攏,感覺熱血沸騰。
「線性步兵」作戰,都是一排一排這樣隊列行進的。
到要開槍的時候,才一起開火。
將單個士兵分散的火力統一集中在一起,來彌補火槍的缺陷。
大家聚在一起,也能有效的防止騎兵衝擊。
對面騎兵來的時候。
這些士兵們便會組成一種中空的正方形的陣型,來聚成一個方塊一個方塊,軍官鼓手等在方陣中間。
外圈士兵前排蹲後排站,利用火槍和刺刀,來儘可能保證不被騎兵衝垮陣型。
在打過幾次之後,大家便發現了一個問題。
等真正在戰場上雙方開了一兩輪槍後,大量的煙霧便在陣線上瀰漫。
根本就看不清對面什麼情況了。
再加上兩邊集中開火,這些士兵們也很難聽清楚指揮官的命令,開始各打各的隨意開火。
這讓線性步兵戰術的核心理念喪失。
並且
【1033 排隊槍斃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