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興二年十一月,瓊州最後一場暴風雨,令元軍最猛烈的一次進攻戛然而止,半途而廢。
這場暴風雨的烈度並不算大,別說不能與七八月的颱風季節時相比,就算是十月初那場颶風,也遠勝於此次。但對兩軍作戰尤其是攻城方而言,這樣的暴風雨也是無法作戰的。一場及時雨,挽救了行將覆滅的行朝。
阿裏海牙只說了一句:「容其喘息數日,年內必滅宋室。」
旋即罷兵。
暴風雨持續了三天便退去,按阿裏海牙的計劃,再等個三五日,待陽光將泥濘的地面曬乾,士卒們的精氣神也恢復得差不多,便可一鼓作氣破城滅國。
是的,經過幾次攻打,阿裏海牙心裏已有數,宋軍快扛不住了。只要再加一把勁,老天別搗亂,就能一舉破城滅國。
瓊州這個地方,好在天時地利,壞在人和。
颶風、海嘯、暴雨、叢林,加上海峽間隔,遠離陸地……沒有這些自然環境因素,區區幾千殘宋兵馬,早被形神俱滅多少回了。然而有所得必有所失。瓊州有天時有地利,唯缺人和。
此地宋人本就少,又多聚於瓊管,在崖城還叫作吉陽軍城時,除了守城百餘宋兵及其家眷外,幾無宋人百姓。殘宋行朝攻取崖城後,唯一的補充就是瓊州宣慰司佈防于吉陽軍城的千餘新附軍兵。而崖城附近的黎獠,熟黎里能徵召為卒的早征光了。至於生黎,不造反犯邊就算好了,想化蠻為兵,何其之難,至少短短數月間無法做到。
所以,宋人既往在陸地的優勢——無窮無盡的人力,在瓊州這個海島蕩然無存。他們的兵死一個少一個,無法補充。這幾日攻堅下來,元軍死傷不下五六百,宋軍的死傷也在二三百之數。崖城的兵力才多少?有沒有三千?死三百他們還能承受,死到一千呢?
阿裏海牙麾下有戰兵八千,輔役近萬,他的軍隊可以承受五千以內的死亡率,他的軍隊若死傷五千,宋軍還剩多少?
因暴風雨而休兵這段時日,經過軍議,阿裏海牙、脫溫不花、貫只哥及荊湖行省郎中和尚等將官一致認為,前番攻城,在戰術上是正確的。無需奇謀,無需巧計,只等風雨過後,繼續攻打,耗也能耗死宋軍。
此戰必勝,所有元軍將領都是信心滿滿,直到……忽失海牙敗軍倏至。
十一月十五,暴風雨過後一周,海天相接處,出現七八艘打着元軍旗號的戰船。雖然船型高大,甲士密佈,卻掩不住那股子倉皇,旗幟萎靡無力。
駐守番坊港與大港的元軍水軍船隊立即鳴號示警,二十餘船張帆迎上,船舷兩側層層軍士張弦豎牌以待。
雙方接近,互打旗號時,才得知來者竟是本應在萬安軍剿敵的忽失海牙大軍……呃,殘軍。
這是……難不成……
很快,忽失海牙兵敗萬安軍的消息便在南征元軍大營傳開,這樣的大事本也隱瞞不住。
元軍上下震動,原本要對崖城發動的最後一擊不得不緊急叫停。
當日,忽失海牙伏叩於中軍帥帳,將如何兵敗萬安軍之詳情一一稟告,並請元帥治罪。
聽着忽失海牙的連場慘敗,尤其最後被龍雀軍一支小隊強行突入碼頭,引發恐慌,最終招至大敗。蒙元將領們目瞪口呆之餘更心驚不已,何時宋軍竟這般厲害了?這還是印象里的宋軍嗎?聯想到這幾日攻打崖城時宋軍苦苦抵抗,幾度被攻上城頭,若非老天幫忙,崖城城頭的旗幟早換成大元王旗了。
同是宋軍,這差距咋那麼大呢?
沒有人會懷疑忽失海牙及其麾下八千元軍的戰鬥力,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龍雀軍的武器。
在忽失海牙陳情中,「火槍」這種新型武器引起阿裏海牙等元軍將帥高度關注。
火焰噴涌、煙霧瀰漫、聲似驚雷、丸可破甲……又是火槍!
渡海南征之時,阿裏海牙就曾對其子貫只哥表達過對火槍這種武器的憂慮,只是當時父子二人皆認為在大勢之下,區區軍器縱逞強一時,終難擋大軍之威。沒想到就是這他們瞧不上眼的「區區軍器」,竟將八千大軍打得大敗虧輸,差點全軍覆滅。
這火槍究竟是何物?宋人怎地一下就發明出來?明明厓山
第一百四十四章 【火槍懾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