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大院,16號別墅門外,來了幾名記者,有黑人,也有金髮碧眼的白人,其中也有兩位亞洲面孔。
金髮碧眼的女人拿着麥克風,用地道的西海岸口音道:「大家好,這座輝煌氣派的別墅就是在華國大名鼎鼎的人盡皆知的明星李凡的家。
李凡在華國有很多身份,他是娛樂明星,他是國學家,他是國學理論學派的創始人,他還在心理學界提出了很多價值卓越的觀點,比如說有趣的假設蝴蝶效應,《抑鬱症與身體健康》等等,他是作家,熱衷於慈善,他還是一個有一定成就的商人……
他的身份實在太多了,我想提前告訴廣大觀眾們的是,他還是一個超級帥哥,一個只有19周歲的大帥哥。
今天,我們飛越大洋來到這裏,是因為他剛剛獲得的身份,教授!
他是世界上第二年輕的正教授,而且還是被華國最知名的大學京城大學特聘的。
好,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少年天才的家,和李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來的這行人是美國《時代周刊》派遣來的,作為世界上第二年輕的教授,這則新聞也出現在了國外的一些媒體上。
而讓《時代周刊》飛來華國採訪李凡,並不僅僅因為大一學生任教授這一頗有看點的新聞,更是因為,李凡之前在《psyhology》上發表的幾篇心理學文章,已經在美國心理學界產生一定影響力了。
比如說最初的《抑鬱症與身體健康》一文,以及《拓補學與蝴蝶效應》。
李凡的傳奇色彩也非常吸引外國的媒體,尤其是搞心理學的怎麼成為了文學教授?
《時代周刊》的負責人很好奇,於是就問了華人員工曾毅。
你想想啊,天下華人一家親啊,那位海外華人曾毅還不得往死里吹李凡啊?簡直把李凡都吹到嫦娥五號上去了。
把負責人嚇得啊,這還是人類麼?你這也太沒邊兒了。
不過通過多方打聽,負責人知道了,這事兒雖然聽着有些懸,不過還真是真的。
於是,《時代周刊》的這隊人馬飛過來了,打算以李凡為下一期的封面人物。
《時代周刊》的分量還是很重的,這個誰都知道,這個世界裏的《時代周刊》沒有亞洲版歐洲版什麼的,只有美國本土版本,登上去就更加難了。
主持人剛敲開別墅的門,蔣姐擋在他們面前,抱歉地道:「不好意思,採訪的時間可不可以短一些,20分鐘可以麼?因為李凡趕着去參加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會議。」
20分鐘夠採訪啥啊?《時代周刊》的人很無語。
他們見到李凡的時候,李凡正邊系西服邊快步下樓呢,李凡穿得這麼周正不是為了應付他們,而是一會兒有個上邊的會議。
20分鐘很快過去了,李凡和主持人擁抱後,便和《時代周刊》媒體一起離開了王府大院。
教育部不是要在下半年重抓高校教師問題麼,李凡是去參加這次會議的。
李凡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和這種會議掛鈎的,他不屬於這裏,小小的他也發揮不了什麼光和熱,怎麼就找到他了呢?
但是因為上邊點他的將了,他只能參加。當然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譽,但李凡的志向可並不在此。
會上還出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和他一起敬陪末座旁聽,就是牛犇犇來京大食堂碰到的女孩子,上學有防彈專車有保鏢的那位。
如果沒碰到顧亞婷,李凡認為和這個女孩子在一起也是一種幸福,起碼人生一定平步青雲。
當然了,那就不是李凡想要走的路了,也不是他夢想中的人生。
巡視組要首先飛春城,決定只突然讓所有人始料不及,連提前通風報信的機會都不給,與會人員便直接趕往機場飛抵春城了。
李凡也是同行的一員,當落地春城,突然抵達吉森大學的時候,他疑惑地望了望自己胸前的名牌特派員(所有人都是特派員,除了組長、副組長外)。
李凡一時間迷茫了,我是誰?我在幹嘛?我為什麼要來到這裏?我來這裏又能做什麼?
慌慌張張的校領導們快步跑出辦公樓,李凡感受到的不是這種在未來某一天可能加身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