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綁樹枝的確是最有效的虛張聲勢辦法,而且操作簡單技術含量低,簡直是弱勢軍隊嚇唬強敵的最佳計策。
得知十萬魏軍直撲平陸,鎮守池陽的張遼當機立斷,留下麴義率一萬兩千將士守關,自己帶了三千騎兵趕往平陸增援。
張遼知道晉軍很可能會和魏軍聯合行動,但池陽關矗立在山巒之間,地形險要,堪稱一夫當關萬夫難開。
就算十萬晉軍來犯,受制於地形,能同時投入進攻的兵力也只有兩三萬而已,憑池陽關上的一萬兩千將士,完全可以堅守半月,甚至更久。
而且通過這段時間的搭檔,張遼對麴義也有了更深的認識,雖然這傢伙毛病不少,譬如貪功、自大、倨傲,甚至有些目中無人。
但麴義的練兵能力卻是沒的說,也非常善於鼓舞士氣,這段時間他更是親手組建了一支八百人的弩兵營,專門訓練克制騎兵的方法,展現出了極高的戰術素養,讓張遼驚嘆不已。
「遼去平陸使用游擊戰術騷擾魏軍,緩解審配、紀靈的壓力,堅持到主公與公瑾率主力返回救援。池陽就拜託在麴兄身上了!」
「文遠直管放心,池陽有麴某坐鎮,晉軍休想越過一步!」
在晨曦的照耀下,張遼辭別麴義,率三千騎兵快馬加鞭一路向東而去。
而送走了張遼的麴義也心情暗爽,畢竟張遼不在的日子自己就是池陽關的主將。甚至在麴義看來,有沒有張遼都是一樣,反正晉軍插翅也別想飛過去!
從池陽到平陸不過一百八十里路程,張遼率領的騎兵以每個時辰六十里的速度進軍,晌午時分便過了樓寨,距離平陸還剩下五十里路程。
得知魏軍正在猛攻平陸城,張遼計上心頭,命麾下的士兵去砍來樹枝綁在馬尾上,並製作了十幾面大旗虛張聲勢,然後在傍晚時分出現在平陸城的西方。
從東面遠遠望去,但見塵土飛揚,旌旗招展,馬蹄轟鳴,浩大的聲勢不下三萬軍隊的規模。
正在猛攻城池的樂羊唯恐唐軍會與城裏的守軍內外夾攻,急忙傳令暫緩進攻,同時派人請求龐涓分兵攔截,保證攻城的軍隊給城牆上的唐軍持續施壓。
龐涓站在高處極目遠眺,心生疑惑:「唐軍主力已經南下進攻申國,為何從西方來了數萬人馬?這其中莫不是有詐,還是有別國軍隊增援?」
但西方的梁國、成國、翟國等諸侯實力有限,傾全國之力也就只能湊出三四萬軍隊,而且與唐國素無瓜葛,又豈敢來捋魏國的虎鬚?
韓國與趙國倒是實力強大,也與唐國保持盟友的關係,但這兩個國家一個在東北,一個在東南,即便派出援軍,又豈會從西邊出現?
但看那遮天蔽日的塵土,龐涓又不敢大意,只好命呂獻、暴龍率兩萬軍隊向西迎戰。(ps:不要吐槽暴龍同學的名字,根據暴鳶而來,暴鳶是歷史真實存在的韓國大將,既然有鳶那說不定就有龍……哇哈哈。戰國名帥雖多,但衝鋒陷陣猛將卻是鮮有記載,只能靠虛構人物來推動情節,姜霸天就是這樣無奈的產物。有了解戰國猛將的讀者不妨留言推薦,劍客一定採納。)
「龐帥放心,某一定殺唐軍一個片甲不留!」
終於得到大顯身手的機會,暴龍攥拳怒吼,使得面目看起來更加猙獰。
摸不清對面來了多少人馬,為了穩妥起見,龐涓派出了三百輛兩駕馬車,五百輛四駕馬車,列開陣勢,浩浩蕩蕩的向西迎戰。
兩駕馬車就是由兩匹馬拉動的戰車,車上由一個人負責駕駛馬車,稱之為「御者」;另外一個人負責戰鬥,稱之為「甲首」。
而衝擊力更強大的四駕馬車就是由四匹馬拉動的戰車,中間的兩匹戰馬稱之為「服」,兩邊的戰馬稱之為「驂」。
與戰馬對應的戰鬥人員也比兩駕馬車多了一個,中間駕馭馬車的依舊稱之為「御者」,是「一乘」戰車的隊長。
戰車左面的武卒既叫「甲首」又叫「車左」,主要武器是長戈和矛,廝殺的時候負責勾殺敵方士兵,或者攻擊敵方戰車。
而戰車右面的武卒叫做「車右」或者「戎右」,也叫「驂乘」,主要武器是弓弩,負責在兩車交錯之前遠程射殺敵人。
一百二十五 張八百的游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