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16日,林誠接受央視《東方時空-面對面》的人物專訪,此次前來採訪林誠的是央視著名記者,節目主持人水均義。
水均義出身書香門第,相貌俊雅而又特別有稜角,曾經在伊拉克戰爭中擔任戰地記者,算是央視一個比較有風骨的主持人。
當然了,但凡能在央視這等全國第一電視台混過的人都非常有能力,比如何囧、楊蘭、陳鱸魚等。
央視前主持人柴靜更是自費百萬拍攝紀錄片《穹頂之下》,揭開了霧霾這一有害氣體的本質面貌,令得人們聞霧色變。
此片讓中國老百姓首聞霧霾之名,迫使政府不得不大力控制大氣污染環境,更是培養出老百姓出行前都要看一看pm2.5的好習慣。
不管柴靜出於何種目的拍攝了《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此舉公正地說,確實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如果不是柴靜揭破了霧霾是有害氣體的本質,多少人還在霧霾下苦苦掙扎,甚至發病死去。
言歸正傳,林誠的採訪是在林誠辦公室舉行的,林誠和水均義寒暄幾句之後,立即進入採訪環節。
「林生您好,我看到一個數字,迄今為止,您在慈善事業上投入的資金已經超過了二十億,這是一個相當令人震驚的數字。
8月16日慈善賑災義演時,您旗下的林氏集團更是豪捐五億人民幣,我想知道您決定捐出如此巨額善款時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是什麼促使您在慈善事業上投入如此巨大?」
林誠想了想,道:「其實我閒下來的時候經常在思索一個問題,賺那麼多錢到底是為了什麼?你林誠已經賺了那麼多錢,十輩子都用不完了,乾脆退休算了。
為此我經常感到迷惘,覺得人生已經非常圓滿,再也沒有奮鬥下去的動力。
不過今年六月初,在我捐資建立的大壩鎮慈善小學,我想我終於找到了答案。
當時我和香江明星張幗榮、梅燕芳一起來到大壩鎮視察慰問慈善小學的情況,大壩鎮是一個相當貧窮落後的地區,那裏人均年收入僅僅只有三四千塊錢,兒童失學率高達百分之七八十。
而我在大壩鎮捐建的小學校卻能讓失學的大部分兒童重新踏上小學校,只是那裏是一片山區地帶,孩子們到學校上學往往要來回往返三四個小時,然而這些幼小的孩子根本不用大人陪同接送,自己就能在無盡的大山中獨自上下學。
當我和這些孩子們在一起,看到他們對知識,對文化極度渴望的雙眼時,堅強的我總是熱淚盈眶,甚至會暗自垂淚。
也就是在那一刻起,我終於明白了我身上肩負着責任和道義,那就是掙更多的錢,讓全國的失學兒童再少一些,再少一些,直到所有兒童都能到寬敞明亮的學校里上學,獲得改變自己貧窮命運的知識與能力。
如今對我來說,錢再多也只是一堆數字而已,我所追求的已經不單單只是金錢了,更多的是地位、名望、影響力,以及承擔改變祖國和幫助他人的能力、責任。
因為我已經意識到一個人生至理,那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在我看來,等我五十多歲、六十多歲完全從工作中解脫開來,徹底退休的時候,只有一項工作我永遠不會停歇的,即使到我呼吸停止的一刻,它都會一直陪伴着我,那就是慈善事業。」
不得不說,林誠忽悠能力越來越強悍了,在他這番半真半假的說辭下,水均義和攝影師都淚濕了雙眼。
水均義聲音帶着一絲哽咽,讚嘆的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林生您總結的太好了!林生您僅僅才十八歲吧,卻有這番透徹的領悟,當真讓人讚嘆!
怪不得林氏集團在賑災義演中一下就捐資五億,不僅僅是林生您,連整個企業都受到您的影響積極投入慈善事業,如果我們國家能再多幾個像林氏集團這樣的企業就好了。」
林誠笑道:「其實我一直都在向林氏集團所有員工灌輸『社會責任感』這個思想慨念。
談起『社會責任感』這沉甸甸的五個字,可以說它的內涵極為豐富,到底該如何去體現,我想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家,關鍵是首先要把自己的企業辦好、做大、做強。
當企業發展起來了,不僅自力更生,還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向國家繳納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