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是洛桐她們市裏的特產,但是洛桐平時都是買的加工好的,從來沒有見過糍粑的製作過程。今天能夠親眼見到了,洛桐別提多好奇了,她雙手托着腮,鳳眼微微睜大,細細地看着大家的一舉一動。
陳奶奶正在灶台下面燒火,大鍋上擱着一個木製的器具。它的直徑大概在半米左右,高約六十公分,外觀看上去像是個巨大的木桶。洛桐猜測那應該是蒸飯的用具,因為她能聞到裏面有糯米香味透出來。
很快,陳大爺的兩個兒子陳松陳竹就合力將那個大木桶給抬了下來。洛桐這才看清楚形狀。原來一開始這個「木桶」的底部架在鍋上,,看不清全貌。
現在看來它的形狀有點怪異,下窄上寬。盛棲梧看了看和洛桐介紹說這是一種蒸飯用的器具——木甑。『木甑』是由厚厚的木板箍成,下部置一竹篾片編成尖頂斗笠形的隔板,既可以使米不沾上鍋里的水,又方便蒸汽進入。
每一次蒸製糯米都是需要用到這個器具,只要把它擱置在水滾的大鍋之上,只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把裏面的米飯蒸熟。時間短、效率高,並且蒸製的米飯乾爽鬆散,不會出現結塊粘稠的現象。
民間高超的傳統技藝能把『木甑』做成密不透風的水準,不會因為漏氣而導致蒸製的米飯沒有辦法熟透。其中用木片箍成的『木甑』還有一個很好的特性,就是木頭可以吸收水蒸氣凝結的水珠,避免水珠落入米飯裏面,使得米飯過於黏稠。
另外,一些條件好的家庭,也會使用略帶香氣的木料製成木甑,這樣蒸製出來的米飯就會微微帶着一絲香木的清香,更添一種風味。
現在市面上有一種用陶泥燒制的陶甑,雖然不用麻煩的製作,密封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想蒸製出最好的糯米飯,還是得用木甑。
陳奶奶把木甑的蓋子揭開,只見一股熱氣蒸騰而起,在略微寒冷的空氣中凝成水霧,並且散發出一股更為濃郁的香味。
陳松陳竹一起使勁,把木甑的開口往石臼上一倒,洛桐就看到一天晶瑩剔透的飯糰『噗通』地掉進了石臼之中。原本是整齊一塊的糯米在重力的作用之下,慢慢地向着兩邊倒下去,糯米粒之間並沒有粘在一起。
這時候,整個廚房裏面都瀰漫了蒸騰的熱氣,軟糯的香氣直達心肺,讓人久久不願醒來。放下『木甑』的陳松陳竹各自抄起一根齊人高的棍子,開始對着石臼裏面的飯糰有節奏地鑿起來了。
這種木棍的材質洛桐倒是認得,這是一種櫟樹的枝幹,這種樹木的材質非常堅硬,而且質地很重,結構緊緻、木質密緻。在農村,這種樹枝一般是用來製作鐮刀、斧頭等工具的木柄,經久耐用,很是收到農民們的喜歡。
洛桐也是因為當初果園種樹的時候大家帶的農具有的用的就是這種材質的木料,所以洛桐專門問了村民才知道的。總是聽盛棲梧說洛桐覺得自己好沒知識啊,難得現在有了個自己知道的,
說完,洛桐兩眼放光地看着盛棲梧,盛棲梧對洛桐這幅得意地小模樣很喜歡,他捏了捏洛桐的臉頰,笑道:「桐桐知道得真多。」
洛桐不好意思,「沒有啦,我也是聽別人說的,不像盛大哥,什麼都知道。」盛棲梧笑笑沒說話。
陳松倆人一人站在一邊。手中和胳膊一般粗細地櫟木棍此起彼落,猶如暴風驟雨一般,卻一次都沒有撞車。剛才這木甑裏面蒸製地就是今天準備做糍粑的原料小糯米。
這種本地特產地細長糯米因為本身具有強力地黏性而成為了製作糍粑地最佳材料。糯米蒸製到九分熟之後,就要放進石臼裏面打成飯泥,然後就可以做糍粑了。
雖說這個過程很簡單明了,但是其中卻是包涵着非常多地技巧。只有各個環節之中地細節問題能夠處理好,做出來地糍粑才恩那個稱得上地道,首先就是原料地選擇。
選用地糯米必須是當年晚稻新出地本地小糯米,若是其他品種或是陳年米,在口感和黏性上都會大打折扣。精選出來地小糯米要在前一天晚上就用清水浸泡。
讓米粒完全泡漲、透水之後,濾干水分再上木甑蒸製。蒸製糯米地火候也是需要掌握得很到位才行,因為過熟容易讓飯泥過於蔫趴,沒有彈性;若是沒有熟透,做出來地糍粑就會有半生不熟地米心,影響口感。
因此,糯
第八十六章 糍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