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可疑的老兵
秦林所乘的茭白船自南京順流而下,在浩浩湯湯的長江中行駛,到了鎮江便有三條路可選:
繼續沿着長江主航道往下遊方向,是江陰、南通,直到長江入海口的白水洋,再往前就是無邊無際的東洋大海。
往南從鎮江進江南運河,經常州、蘇州可以抵達杭州灣——這條運河上來來往往的幾乎全是出口日本、高麗的中國瓷器、絲綢和銅錢,其中本來是景德鎮生產的瓷器,遠渡重洋之後被日本人稱為「南京燒」,能夠以很不錯的價格賣出,同時花樣別致的高麗青瓷、東珠、日本摺扇和倭刀也從杭州灣源源不斷的運來,進入中國市場。
毫無疑問,不管去的中國商品,還是來的日本朝鮮貨物,都是海貿走私交易的對象,因為朝廷隆慶開海所允許的貿易港口是福建月港,浙江的杭州和寧波並不是合法的外貿港口。
運河上滿載走私商品的船隻都打着官銜燈籠,以官船、家眷船作為掩護,他們身後不是站着致仕的侍郎、給事,就是某位現任的尚書、御史。
賈富貴貪婪的看着這些船隻,眼饞得不行,他還沒有資格去海貿生意中分一杯羹,但要是通過張居正的關係得到特許札子,那就另當別論了。
秦林指着滿載貴重商品的船隻,問着張紫萱:「看,走私生意如此興盛,朝廷卻不能從中收取稅賦,放着富商巨賈偷稅漏稅,卻要從汗流浹背的農民身上搜刮,豈不荒謬?」
「談何容易!」張紫萱苦笑着搖搖頭,目前的朝局,便是張居正這樣的鐵腕人物對增加商稅也感覺為難,「也許秦兄不知道,先皇嘉靖帝曾多次派太監去徵收礦稅、商稅,結果滿朝清流文官都哭爹叫娘的上書,說什麼不可『與民爭利』,要寬仁厚道,要近君子遠小人,要執行祖宗法度『重農抑商』,於是稅監只好不了了之,最後也沒收到多少錢。」
「與民爭利?」秦林困惑的眨了眨眼睛:「難道清流口中只有富商是民,汗珠摔八瓣的農夫就不是民了?」
張紫萱萬般無奈的苦笑,「秦兄說的沒錯,清流說不可『與民爭利』,因為所謂的『民』就是指他們自己,通過種種手段斂聚財富,卻要把稅負轉嫁給無權無勢的老百姓;至於祖宗法度的『重農抑商』,在他們看來就是重重收農民的稅,少收或者乾脆不收富商的稅。」
秦林差點一頭栽到江里去,原來與民爭利和重農抑商在清流口中都可以變成相反的含義,果然官字兩張口,咋說咋都有啊!
不過目前作為小小的錦衣衛副千戶,這些事情還不是他能夠管的,只是扼腕嘆息道:「我終於明白汪直為什麼會被逼成倭寇了。」
各級官員憑藉超越法律的身份地位從事利潤豐厚的走私海貿,作為平民海商集團的汪直作為他們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當然會被恨之入骨;而汪直要求開放海禁,也就是說全天下的百姓都可以自由進入這一行業,官員們就失去了壟斷優勢,這豈不動了他們的命根?
張紫萱本來看着遠處滿載走私貨物的船隻若有所思,聞言回過頭來,燦若晨星的眼睛看着秦林,抿嘴笑道:「秦兄這次可真聰明呢。」
誇我還是損我?秦林無語。
除了長江主航道下遊方向和江南運河,第三條水路是江北起於瓜洲的涇運河。
鑑於案發現場就在三灣,漕運總督和漕運總兵官都蒞臨江北揚州,秦林當然要去涇運河。
長江水路可以划船、可以借水力順流而下、也可以張帆藉助風力,而運河漕運就更多依賴人力畜力拉縴。
茭白船拐彎向北靠岸,有大群縴夫等在岸邊,賈富貴和一個首領模樣的交涉一番,說定了價錢,這些縴夫就用繩子套在船上,以人力牽引它慢慢從瓜洲進入涇運河。
這段運河就是有名的三灣,一段人為製造的彎曲河道,為了消除地面高差、降低運道坡度、滯緩水流面而採取的工程措施。
秦林站在船頭觀察地形,賈富貴不停的為他解說。
揚州三灣是大運河流經揚州附近的一段航道,起自揚州東北的灣頭鎮,蜿蜒西南流到匯入長江處的瓜洲。
儘管直線距離不過四十多里,可這段河道卻拐成個之字形的大彎,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