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一家子的擴張計劃是瘋狂的,以現在的唐朝國力,不論是從經濟上、軍事上、技術上還是民心上,甚至從最基本的人口數量上,都撐不起這種堪稱瘋狂的擴張法。
經濟上看,剛剛經歷戰亂,國家統一沒幾天的大唐,經濟民生都處在恢復階段,沒有餘財支持無底洞般的擴張投入;就算是人口數量,目前也還沒恢復到戰前水平。狐死首丘故土難離,民心思安之下,這般動盪恐怕也得不到民眾支持。
技術上說,無論是造船技術、航海技術還是醫療條件,做為內陸國家的大唐還在蒙着眼睛摸索的階段,沿着海岸跑跑南洋估計還行,但要遠征北美洲大陸,而且還是拖家帶口的大股遠征,可行性並不高。
軍事上講,唐軍雖然很強,但敵人也不弱,目前唐朝整體國防政策都是以守為主,就是防守有餘,進攻不足。大唐四面有三面強敵環伺,土蕃、突厥、高句麗,哪個都不是善碴。唐帝國無論向哪面拓張,國家的重心都將偏向擴張面,國內雖然說不上空虛,但實力肯定會有所損失,遇到邊患很容易就沒有然後了。
可是儘管有種種不利,唐皇依舊不加思索的決定擴張。
不難理解,李淵已經六十了,再不瘋狂一把,時間來不及了。沒有哪個皇帝對擴張是不感興趣的,就算是文治牛b武功一塌糊塗的北宋,皇帝對擴土也是念念不忘,就算打不下來,用錢買也要把燕雲買回來。更不用說剛佔得天下,正躊躇滿志的李淵一家子了。面對葉神人天下輿圖的誘惑,哪裏還能忍得住。時不我待,千古一帝的念想,促使李淵不惜國力的支持着。瘋狂勁連隋煬帝都要害怕。
李淵已經六十了,他真心不想看到神人說的那樣,天策府和太子衝突,導致自己白髮人送黑髮人。唯有在自己還在位的時候,將其中一個或者幾個送走;讓他們一輩子都挨不着。
擴張計劃雖然是瘋狂的,但李淵一家子也不是傻子,準備一步步的循序漸進,至於大唐會不會失敗,無休止的擴張會不會把大唐變成另一個大隋,李淵沒想過。
或許在唐朝皇帝的潛意識裏,地圖是神人帶來的,那麼擴張也是神人指使他們去做的,這途中出現任何意料之外的事自然有神人去背書。
且不說唐皇一家子的打算。
在看到馬老闆帶着書和畫歡天喜地的離開了複印店後,葉謹瑜掂了掂手中的一萬五千塊也是一陣小激動。
雖然知道那些書畫被自己賣便宜了,不過手中有錢的感覺還真是不錯。想想自己長到這麼大,除了當初拿下這家店面時從父母手中拿到那麼幾萬塊錢的轉讓費外,這還是自己第一次摸到這麼多錢呢。
或許從唐朝帶這種新的書籍過來也是個不錯的來錢門路,以馬老闆給的價格,差不多有三百塊錢一本;比自己搞複印划得來多了,雖然不知道唐朝那邊一本書的成本是多少;不過可以肯定,如果以自己這邊的商品做為等價物的話,價值不會太高。
就像歐洲人開啟大航海時,常用的以玻璃珠子換黃金的橋段;自己也用玻璃珠去換書,那書本的成本能高到哪裏去?
而且也不用擔心唐朝的書籍被自己給換沒了,大不了自己將從唐朝換來的書用複印機翻印了,再把複印件拿去給他們用嘛。這樣的話,或許自己連玻璃珠都不用提供,以一本原件換兩本或者更多本複印件的代價卻換取,相信很多人都願意交換的。
自己印一本書多少錢?一張紙,兩面印,對外價格是一毛五分錢,一本唐書不會超過一百頁;就按一百頁計算,也才十五塊錢,加上五塊錢的膠裝費用。撐死了也就是二十塊錢,並且這二十塊本身已經是包含利潤了的。
以兩本換一本,就相當於是四十塊投入,三百塊產出;自己獲得七倍的利潤,利潤率相當可觀了!而唐朝那邊也不虧,通過這種交換獲得了翻倍甚至更多的書籍;完全是雙贏的局面。
再不行的話,大不了自己去唐朝開辦一個印刷廠,天天以唐朝生產方法為自己造書。用一個時空的工匠來給自己產假書,還怕唐書數量會少?
唯一可慮的就是馬老闆那邊的收購能力,大批的唐書投下來,市場供過於求,只怕唐書的價格會暴跌。
也不曉得馬老闆如果知道自己能大批大批的弄出他視若珍寶的唐書來,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