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重義,也因為「義」字羈絆的他很是痛苦。
「賊寇現有多少人馬?」楊碩問道。
河東的事當然徐晃最清楚了,出言道:「有楊垚五千兵馬,加上一路裹挾,總計接近兩萬人馬!」
「兩萬人馬?」楊碩攥着拳頭,他辛苦積攢了半年,有兩郡之地尚且沒有兩萬人馬,而賊寇輕輕鬆鬆就有兩萬人馬,明眼人都可看出賊寇皆烏合之眾,但架不住他們人多啊。
賊寇破壞之嚴重毋庸置疑,一通燒殺搶掠,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為了不讓自己餓死,唯有跟着賊寇一路燒殺,一路搶劫,滾雪球般越越滾越大!
「是否要調秦瓊入河東剿滅賊寇?」徐晃的請報上只是說賊寇來勢洶洶,難以抵抗,並沒有說明還失去了五千兵馬,而今南北夾擊,憑藉徐晃的五千人馬和帶來的兩千騎兵恐怕不好對付,想着是不是將秦瓊大軍也調入河東,這樣集中優勢兵力,賊寇傾刻化解。
不等楊碩轉頭詢問,主父偃急聲道:「萬萬不可!」
見楊碩及眾將看來,主父偃捋捋頜下短須,「秦瓊大軍一入河東,便陷入泥潭,而且是敵人給我們設好的陷阱!」
「秦瓊入河東非但解決不了河東之危,反而弘農有危!」
一提弘農有危,楊碩急了,弘農可是他的老本營,可以丟失河東但決不能丟失弘農,急是問道,「那依軍師之言,該當如何?」
「河東事,當有河東解決,有徐將軍的五千人馬外加主公的兩千騎兵,吾認為足矣平叛!」
「如此既可給敵人一個下馬威,也可讓對手三思而後行!」
主父偃言辭鑿鑿,擲地有聲,仿若一切盡在他胸中。
不就萬餘賊寇麼?自己麾下楊再興、徐晃、史進皆勇猛不當,有萬人敵的本事,主父偃、賈逵皆智謀之士,麾下精兵強將,妥妥的碾壓。
信心十足,接下來就是如何行軍佈陣了,楊碩轉頭看向主父偃,笑着道:「軍師如此有信心,想必如何行軍,軍師心中已有溝壑吧!」
「是有一點!」主父偃點頭,「但還需與主公以及諸位將軍商議一番。」
楊碩點頭示意主父偃繼續說下去。
看着眾人,主父偃傲然開口道:「河東賊寇有兩撥,一路是楊垚以五千精銳為主力總計兩萬多人的賊寇,聲勢浩大,一路是出在端氏、濩澤忽明忽暗,伺機而動的小股賊寇,此二者皆不可忽視,一旦安邑失陷,戰火便將波及到弘農。」
「我意除留下鎮守安邑的人除外,全軍北上,行至絳邑,五千步卒前往臨汾禦敵,騎兵轉而疾行南下,沿着澮水南下,打端氏、濩澤賊寇一個措手不及,讓他們連逃遁的機會也沒有,只要消除了後顧之憂,在北上與賊寇決一死戰,勝券在握!」
「此計甚好!」徐晃率先贊同道:「賊寇南北呼應,讓吾首尾不能兼顧,而我派兵征繳他們則鑽入山林,摸不着蹤跡,若按此策行動,誘敵出洞,賊寇尚未反應過來大軍已至,回天乏力也!」
久坐的賈逵忍不住出言道:「大軍北上,端氏、濩澤賊寇誤以為我等率軍北上,他們則趁機冒出來紛擾我軍心,實不知天兵已至,悔之晚矣!」
「此舉勝在一個快字,騎兵正好!」主父偃補充道。
時不待我,徐晃成為他手下大將,河東也從原先的誘餌變成自己的前沿陣地,這河東該保還得保,賊寇破壞極其嚴重,早一日剿滅,早一日還百姓一個安定的環境。
大致方略一定,楊碩當即下令道:
「徐晃、主父偃統兵五千前往臨汾禦敵,楊再興、史進隨我統帥騎兵殺奔端氏!」
「諸位可有異議?」
眾將齊聲;「無異議!」
「那就好!」楊碩點頭,看着神態不自然的賈逵,笑着道:「梁道留下為我鎮守安邑如何?」
賈逵是徐晃提拔的人,現在徐晃拜楊碩為主,賈逵看楊碩年輕,又對他不重視,沒有像選擇與徐晃一同拜主,現在河東又是楊碩的地盤,眾將皆有任務,唯有賈逵兩手空空,頗是尷尬,很不自然。
而今楊碩突然讓他鎮守至關重要的安邑,這份信任讓他有些受寵若驚,當即跪倒在地:「主公厚恩,逵沒齒難忘,願為先驅,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