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看着帛書上的官制,思考着一個問題,誰可為刑部尚書。
刑部、大理寺還有都察院這三司能夠互相牽制,對比三公九卿制能夠有效減少司法掌管的獨斷專橫,甚至冤假錯案。
但誰擔任着刑部尚書就成了一個問題,刑部尚書為人必須強硬,而且頗識法律,執法嚴格,方能成事。
主公的想法是挺好的,但是人手不足啊!
尤其是擔任要職的重臣!
劉德其實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首輔一職就是陳朔的,但陳朔身體老邁,擔任一州別駕都已經力不從心,一國首輔顯然更會吃力,劉德之所以任命陳朔為首輔,一是陳朔資歷足夠,沒人敢說閒話,二來也是對陳朔輔佐自己祖父在輔佐自己的嘉獎。
當然,任命陳朔為首輔之後,就必須為陳朔選擇繼承人了。
這個人,也只能是荀彧。
吏部俗稱天官,掌握的是漢國中下級官吏的任免權,甚至吏部尚書如果強橫一些的話,內閣次輔的命令都可以頂回去,所以吏部尚書的人選必須慎重一些!
劉德準備任命荀彧為次輔兼任吏部尚書,荀彧忠心耿耿,而自己正值壯年,也不怕荀彧權重尾大不掉,等到以後人才充盈,在重新任命吏部尚書即可。
而戶部方面,糜竺一直掌管着燕州錢糧,雖然能力比起其他人來說要弱上一些,但是術業有專攻,糜竺擔任戶部尚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工部尚書則有徐光啟擔任,雖然一下子將徐光啟升為高位,但徐光啟有屯田之功,又擔任漢公府主簿很長一段時間,將府中上下各事打理的井井有條,而且徐光啟善於發明,擔任工部尚書最為合適。
而在禮部方面劉德陷入了難題,自己麾下並沒有合適的人選,高熲倒是比較合適,但禮部位置清貴,高熲能力過人,只擔任一個禮部尚書實在是大材小用,更何況自己將禮部最重要的科舉考試還有全國學校事務剝奪從禮部剝奪了,禮部除了清貴也就不剩下什麼了。
所以禮部尚書先等一等,和群臣商議一番,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而高熲精明能幹、知兵事,所以劉德決定將高熲任命為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只能由文官來擔任,如果兵部尚書都是由武官擔任,武將又掌兵又管後勤,這是劉德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而兵部尚書對於各大軍主將掌管軍隊也沒有插手的權利,尤其是兵部沒有對軍官任免的權利,這也讓兵部的權利大幅度縮水。
這也是劉德故意為之,文武並立,決不能形成以文制武或是以武制文,君主必須要大權獨攬,而且劉德還設立了尚書台,這也是內外製衡,消減內閣首輔的權利。
雖然朱元璋同志廢除了丞相之職,但實際上有明一朝,有不少首輔大臣的權利比丞相還要大,比如:張居正。
刑部尚書也需要一名酷吏,但劉德華夏並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所以刑部尚書的人選暫且擱置。
【國子監】掌教育,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在劉德看來,自己的底子太薄,如果想要有所作為,甚至為以後統一全國做準備,對教育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劉德準備任命百里奚為國子監祭酒。
調戲志才前來北平擔任【翰林院】的翰林祭酒,翰林院也就相當於大漢的北大清華,只有考上科舉才能進入翰林院,相當於培養儲備幹部。經過一兩年的培養,再外放或者在京為官。
【講武堂】乃是最高軍事學府,相當於中央軍校,雖然只有一個大體框架,但既然提出來,劉德就準備將它做好,劉德準備自己親自擔任祭酒,以表示對講武堂的重視,當然具體管理是交給副手,也就是講武堂丞、主簿。
劉德決定任命章天朗為講武堂丞,擔任自己的副手。
章天朗的資歷擺在那裏,能力也頗為不俗,而且章天朗行軍打仗,較為穩紮穩打,這種風格比較適合教育子弟,而如同霍去病這種疾如風的大將,規規矩矩的打仗對於他來說反而是種束縛,誰叫霍去病是天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