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很快便接到尉遲恭送來關於長歌郡守楊相獻城投降的消息,劉德便召集眾臣議事,直接對一眾臣子道:「楊相獻城投降,使將士們免受傷亡,也使北州一統,也算是功勞一件,命楊相與其家人前來北平,我有重用。在命魏延為長歌郡守,鞏固長歌防禦,與民休息。」
「是!」
楊相在長歌太守的位置上數十年,劉德當然不肯能在讓楊相繼續擔任長歌郡守,而且長歌乃是北州西南部重鎮,往西就是草原,往南就是灤州,這麼一個重要的大郡依舊讓楊相這個無能之輩掌握,這是絕不可能的。
還不如將他招致北平,賞一個中樞位高職輕的官職,也算是對楊相獻城功勞的表彰。
在劉德原時空,魏延可是被劉備直接提拔為漢中太守,魏延防禦漢中近十年,魏軍寸步不得近,可見魏延的防禦水平,將魏延放到長歌郡這個位置剛好合適。
接下來在北平劉德除了巡視農田,便是組織將士訓練,要開始為不久的攻伐灤州做準備。
簡雍、徐庶等人也緊鑼密鼓的為劉德封公的儀式做着準備,等到陳朔、荀彧等人抵達北平,就是儀式開始的時候。
而關羽、白起等將也留在了北平,等劉德舉辦完儀式後在前往各地駐守。
劉德消滅八萬胡人還有擊敗楊平的一萬兵馬的消息也迅速從北平傳往了天下,李雲得知這個消息後,迅速召集了親信大臣議事。
因為小皇帝被被侍衛護送到了李雲的麾下,所以李雲便有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權利,而在這期間,還有不少忠於大周的臣子來到了陳留,李云為了表示自己乃是大周的忠臣,這些大臣也以小皇帝的名義委以高官厚祿。
這便是將皇帝掌握在手中的一個好處,皇帝在手,讓太多人才投奔於李雲,李雲的實力迅速充實,真的可以說是謀臣如雲,大將如雨。
而劉德這個在姬元敘眼中看來是亂臣賊子的人,幾乎沒有人才千里投奔,而劉德也不是如同袁紹那樣是四世三公的家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所以在人才的吸引上,劉德距離現在的李雲差太多了。
但這也讓李雲本來忠於自己的勢力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分裂,因為這些投效來的大臣是忠於皇帝的,或者說是忠於大周的,而李雲呢?乃是野心勃勃,當初不答應姬元敘討伐楊天龍的號召,而去平定晉州,就已經說明李雲心思並不在大周了。
但姬元敘反而因為恐懼劉德而令小皇帝渡江投奔李雲,主要原因便是姬元敘認為劉德勢力雄厚,以不可制,如若劉德將皇帝迎了過去,說不定過了不久便將皇帝廢除,自己擔任天子。那樣大周可真的亡了。
而去投奔李雲,有劉德在側,李雲可沒能力行廢立之事,而且多需要仰仗大周皇帝這塊招牌,所以在沒有取得真正的大勢之前,絕對不會廢掉大周皇帝,自立為帝。
什麼是李雲的大勢,那邊是消滅劉德勢力,而在這期間,皇帝也將長大成人,說不定有機會復興周室。
姬元敘能力平平,但能在臨死時將這些事情想通透,也不愧為大周王族最後的英傑。
劉德當得知皇帝逃亡了李雲那裏,沒有什麼興奮,也沒什麼悲傷,在劉德看來,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利有弊,前期有天子在,便可以迅速聚攏了一大批的人才,但等到後期,這批人才便會成為阻力,因為他們效忠的是周,而不是李。
等小皇帝長大,只要有着復興周室的野心,就會不斷的攫取李雲手中的權利,直到一方徹底倒下。
比如說漢獻帝與曹操,曹操每次出征都不敢太久,就是怕後方有變,所以曹操有很大一部分力量都用來防備內部的敵人,沒有精力,全力去打一場滅國之戰。
而劉德可不希望留一顆定時炸彈在自己的身邊,反正他有系統,可以不斷的召喚人才。
李雲聰最初的興奮,變為憂慮,因為他也從中發現其中的不妥,所以李雲直接另外開府建衙,掌控自己地盤的政務與軍務,也慢慢將那些本來忠於皇帝的忠臣從位高職重的官職上調到虛職、沒有實權的職務上去。
也因為李雲發現了內部的不穩,所以李雲也不得不推遲了想要對劉德出手的計劃。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來調整內部事宜,還有對軍權的調整。
李雲環視眾人,對眾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