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鑄工﹑鍛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隨行有長期居留的留學僧﹑留學生和短期入唐﹑將隨同一使團回國的還學僧﹑還學生。還有從事保衛的射手。初期使團共二百餘人,乘船兩艘,以後增為四艘,人數增至五百餘人,但其中只有少數主要成員被允許進入長安。
510.晁衡
晁衡等人就是這樣來到了中國。
公元716年(日本靈龜2年,唐開元4年),日本政府決定派遣以多治比縣守為首由557人組成的第八次遣唐船。十九歲的阿倍仲麻呂(晁衡本名)被舉為遣唐留學生。翌年三月,阿倍仲麻呂隨多治比縣守大使一行,從難波(今大阪)起航,向中國大陸進發。同行的著名留學,還有比阿倍仲麻呂長三歲的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玄昉等人。經過長期艱險的旅程,於九月底到達了他們日夜嚮往的文化古都——長安城。
這裏單說晁衡。關于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玄昉,等說到後面的故事時,再做介紹。
阿倍仲麻呂,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呂,亦名朝臣仲滿,入唐後改名晁衡。公元698年(日本文武天皇2年)生於奈良附近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務大輔,位至正五位上。晁衡天資聰敏,自幼勤奮好學,尤其酷愛漢文學。到達長安後不久,晁衡就進入了國子監太學。這是教育貴族子弟的高等學府,學生攻讀的重點是禮記、周禮、禮儀、詩經、左傳等經典。畢業後參加科舉,只有少數優勝者才能出仕任官。晁衡聰敏勤備,成績優異。太學畢業後參加科試,一舉考中進士。進士是高等文官仕補,它要求深通天下大政,長於詩文,是當時最受尊重的榮譽,因而也是學士們拼力爭奪的目標。晁衡作為一個外國人,取得進士的桂冠,說明他的學識確是出類拔萃的。酷愛中國文化的晁衡,不以自己的成就為滿足。為了繼續深造,他決心留在長安而暫不回國。晁衡的才華很快得到朝廷的賞識。不久他被任命為左春坊司經局校書(正九品下),職掌校理刊正經史子集四庫之圖書,輔佐太子李瑛研習學問。左春坊司經局校書,這是一個被人羨慕、很有前途的職務。當時的監察御史儲光羲,曾賦詩「朝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來誇讚他。
我這故事不久後,即開元19年(731年),晁衡擢任門下省左補闕(從七品上),職掌供俸、諷諫、扈從、乘輿等事。晁衡擔任這個職務,使他在宮廷中經常有接觸唐玄宗的機會,因而他的學識進一步得到器重,以後不斷升官晉爵。歷任儀王友、衛尉少卿、秘書監兼衛尉卿,肅宗時擢左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晁衡不僅學識淵博,才華過人,而且感情豐富,性格豪爽,是一位不錯的詩人。他和唐代著名詩人名士,如李白、王維、儲光羲、趙曄(驊)、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李白天寶年間任職長安時,與他來往頻繁、交情很深且互有物與詩的贈答。當然,上面說的都是是後話了。這故事發生的時候,晁衡還在左春坊司經局校書任上。該衙門在東都洛陽。晁衡是乘新年假期,從洛陽回長安探訪友人來了。
六十六.日本遣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