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泰見勢不妙,急忙下令撤退。
八旗兵雖然對上墨家軍的烈火霸龍難以招架,但是逃命技術還是槓槓的,畢竟人家是馬背上的民族,騎術精湛。
吳三桂本部也多是騎兵,有一部分還是原先的關寧鐵騎,逃命自然也不成問題。因為烈火霸龍再霸道,但它的速度畢竟有限,難以追擊。
不過,皇太極和吳三桂招降的那些步兵可就倒了大霉了,他們無馬,兩條腿怎麼跑得過四條腿,很快便被墨家軍攆上,砍殺無數,剩下的嚇得面無人色,急忙紛紛投降。
涉縣一戰,斬殺韃子四千餘人,包括吳三桂的降兵。同時俘虜了三千餘人,全是降兵。
連一秋和惠登相又率兵重新進駐涉縣,處理俘虜的事情,整頓防務,準備與韃子再次大戰。
而在陵川,馬進忠和魏洪也成功擊退了岳托率領的四萬金兵,將金兵擋在了陵川之北,不能寸進。
不過,駐守順德府的朱大典帳下的劉良佐卻沒有那麼好運。
三月初九,濟爾哈朗親自率兵進攻順德府,劉良佐只堅守了兩天,便因損失慘重而被迫放棄順德府,退往東昌。
朱大典聞訊大驚,急忙派左良玉率兵一萬五千,從濟南出發,支援劉良佐。
同時又命登州的徐從治和青州的宋大祥、兗州的陶克旺組織兵力支援北線抗金。
戰事因為多爾袞率領後金大軍在三月十七投入山東戰場而變得愈加緊張起來。
在此期間,朱大典以和金兵作戰捍衛國土為由,向南京朝廷奏請急調一批糧草北上,同時請求南京組織後備軍支援山東。
然而,徐弘基和馬士英卻認為朱大典擁兵十餘萬,還頗受弘光皇帝器重,若是再給他派兵派糧,生恐其擁兵自立,或把持朝政,兩人密談半夜,認為朱大典部眾十餘萬,若是抵抗金兵足以,此刻要兵要糧不過是想要趁機擴大勢力罷了,不能輕易滿足他。
況且朱大典畢竟是東林黨人,一開始對擁立福王也不甚熱心,這萬一要是心懷異志,可就不好收拾了。
為此,兩人在弘光面前半遮半掩的將這層意思透露出來,讓皇上注意防範朱大典生異心。
弘光皇帝朱常洵本來就對東林黨人當初阻撓他繼位耿耿於懷,如今雖時過境遷,自己也終於順利登上了帝位,但這卻可以說是託了李自成的福才坐上皇帝寶座的,要是崇禎沒被李自成逼死,而自己又剛好在這個時候來到南京,估計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坐一坐龍椅的了。
所以,弘光其實內心裏對東林黨人還是十分厭惡甚至是仇恨的,他也會慢慢和東林黨人清算舊賬,只不過現在剛剛登上皇位,根據未穩不好有什麼舉動。朱大典雖然是東林黨人,但當初好歹也是擁立了自己的,一時半會他也不想難為他。
但馬士英和徐弘基提醒他應該防範朱大典生變,這還是合了弘光的心意的,於是,在弘光皇帝不露聲色的指示下,朝廷對朱大典的糧餉和援兵請求置之不理。
中原現在形成了一個詭異的局面,四股力量在互相角逐着。
後金方面,佔據了遼東、京師、北直隸、山西太原和河北真定、順德、河間等大片原本屬於大明的國土,兵鋒直逼濟南。
另一方面,在朝河南進軍的時候卻又遭到了墨離率領的墨家軍的頑強抵抗,難有進展。
李自成的大順軍則盤踞在西安和蘭州一帶,最東面的是郝搖旗率兵駐守的平陽府,目前和金兵也偶有交戰。
而代表了南明政權的朱大典部魯軍在面對金兵的進逼下,卻表現得有些令人失望,自從在順德府吃了敗仗後,魯軍對陣金兵是節節敗退。
三四月間,正是多雨的季節,墨家軍火器的優勢沒能很好的發揮出來,一度被迫放棄了涉縣和磁州,退守彰德。
由於和李自成的大順軍達成了停火協議,周遇吉和馬守應也在保寧停火,馬守應部退往漢中,而周遇吉、杜耕也率兵北上河南,抗擊金兵南侵。
墨家軍這邊還能和金兵基本保持平局,打成平手,東線的朱大典表現就差勁得多了。因為兵員戰鬥力相差太遠,加上南京方面又沒有及時增派援兵和糧餉,導致朱大典在山東一敗再敗。
弘光元年四月中旬,因為部下損失過重,朱大典、劉
第二百七十七章 南京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