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八月初九(9月8日),江南道御史張仲炘奏陳北洋諸種可疑行事,其中指「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在海上衝突已發生後,猶在上海由候補道張鴻祿經手,出售米三千石予日本,而日尚訂購開平煤三萬石,以戰事既興,經辦人員不擬售給,李鴻章卻謂買約訂於失和之先而仍令成交,且促速辦,人稱不解。尤有進者,張摺復指李經方昔使日本,與宮眷往還甚密,曾認明治天皇女為義女,且議聘為兒媳;又在日開有資金八百萬之洋行,時任津海關道之盛宣懷亦有插股,且其仍照常貿易;前後相映,則資敵之罪,似已非妄」。
為了攻訐李鴻章,連李鴻章之子李經方讓兒子當了日本「駙馬」這種超出一般人想像力的「故事」都能堂而皇之寫進奏摺登堂入室,以至於連帝黨首領翁同龢看了這篇奏摺後都評價:「語絕奇」。
當然,這篇奏摺流傳出去後,對於將李鴻章塑造成「日本間諜」,效果非常明顯,至於李鴻章之子是否就這麼離奇的成了「日本駙馬」,這種毫無根據的惡意攻擊的目的,當時又有多少人真正關心呢?
為了限制李鴻章在甲午戰爭時期的權利,清流派奏請光緒帝,調來了和李鴻章有矛盾的李秉衡出任山東巡撫。李秉衡,遼寧人,和翁同龢是摯友,亦屬於清流言官,甲午戰爭時期,處處和李鴻章作對,各種奇葩的藉口不發援軍,以至於劉公島成為一座孤島,在經歷了悲壯的抵抗後,最終陷落。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日甲午戰爭是一場日本發動的非正義戰爭。
從中法戰爭結束到甲午戰爭爆發的九年,是中國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段最好的時期。在此期間,國內無大亂,遠東的國際環境緩和,中國與西方各國都處於和平狀態。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經三十年,效果明顯。這表現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的勝利;馮子材在鎮南關及諒山之役中大敗法軍;劉永福的黑旗軍屢創法軍;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鮮開化黨人製造政變遭到失敗等。當時中國的國勢並不比日本弱。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十九世紀下半葉清朝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簽訂了多個不平等條約,1885年中法新約是唯一一個沒有割地賠款的和約。當時的環境應當說對清朝的自強相當有利。
甲午戰爭前,遠東地區基本是俄、英爭霸,中國和日本的情況雖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財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
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朝的獨立財政至此破產,靠向西方大國舉債度日。
甲午一戰,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戶。戰爭賠款二億三千萬兩庫平銀;艦艇等戰利品的價值也有一億多日元。而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佔領朝鮮、台灣後,在戰略上對東北、華東構成了直接威脅,成為進攻中國大陸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嘗到了侵略的甜頭,極大地刺激了其擴大他們侵略領土的欲望。
閣下做事情不要太過分啊,現在社會可謂是弱肉強食,你們一個山寨區區幾百人,還敢和我們大日本帝國作對,那可真是以卵擊石,李晨風聽日本人說話氣就不打一處來,你們日本國再厲害也不會壓倒我們三十年,三十年後你就知道是厲害了,總之我們山寨是不會給你們做軍事基地的,無論你們出多少錢,都是白費,賣國賊的這個稱號我們是擔待不起的,日本人見話已至此,就雙手抱拳準備告別,閣下既然如此固執那我們就先告辭了,說完幾個日本人轉身便走,恕不遠送。李無極淡淡的說了一句。待日本人走後,李無極李晨風和許晨俊便開始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辦,咱們山寨雖然易守難攻,但是水源卻只有一條,咱們不可能以一千人的兵力去和日本國一個國家的人去對抗,就跟他們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