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障薰爐隔繡帷,
二年終日苦相思。
杏花明月爾應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
舊歡新夢覺來時。
黃昏微雨畫簾垂。」
這一曲浣溪沙,漢昌城士子佳人出口能誦,更是青年男女寄託相思的首選之作。詞作道是丹梯書院創辦者,狀元公張曙。漢昌人皆謂狀元公因愛姬早逝,悼念不已,久思成疾,因增大阮之悲,乃填此闕《浣溪沙》,以解思念之苦。此詞上闋極言思念之苦,下闋新愁舊恨,一時並集。「簾垂」「微雨」之時正相思,與「更無人處簾垂地」意境相似。漢昌城在川東北,巴山夜雨,常常漲滿秋池,秉燭思念,口中誦讀此詞,自令人惻然同悲。
「世人只道狀元公《浣溪沙》是悼念愛姬所寫,但知其心跡的人卻明白,他這首痛徹心肺之作,其實是悼念了兩個人。一女一男,女的叫牡丹,男的,便是太子李賢。」
「牡丹和太子,都是狀元公心裏最深的痛。」
李澤瑞壓低聲音,警覺地四周看了看,生怕給旁人聽見了。
「李賢太子少有才名,賢良恭謹。在漢昌幾年裏,他勸課農桑,開埠辦學,漢昌城人人感念。太子死後,既使武周皇帝,也曾下詔哀悼。」左二寬慰道。
「二位不知,話雖如此,近段時間裏,還是少提這個事為妙。」李澤瑞壓低聲音說,「漢昌城這幾日實行宵禁,街上到處是不明身份的人,說來說去,還是和李賢太子有關。」
燕玲知道他說的是天平山假託太子之名的抗武周軍隊,聽說已經聚集了一萬餘眾。如此看來,這已是人盡皆知的秘密。
唐開耀次年春天,漢昌城外春意盎然,在南龕山半山腰光福寺里,被貶謫到此的太子李賢和高中狀元後隨叔父遊歷到此的張曙,在春光明媚的佛龕前,就那麼戲劇性相遇了。
對兩人來說,這初遇並不算美好。一個是貶謫的太子,一個是賦閒的狀元,心中都有鬱結難解。但一個才高八斗,剛中狀元,一個雄韜偉略,有唐太宗遺風。兩人均是人中龍鳳,境遇相似,一見如故,自然惺惺相惜,很快便相互引為莫遞。
這章懷太子李賢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第二子,也是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李賢出生於父母祭拜昭陵途中,不久封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讀。李賢長大後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深得父皇喜愛,上官碗兒亦曾暗戀他多年。
唐上元二年,太子李弘猝死,原因不明。不久李賢繼立為太子。因父皇李治病體沉疴,任太子期間,李賢多次監國,業績得到朝野內外稱讚。據史記載,李賢曾召集文官注釋《後漢書》,史稱「章懷注」,具有極高史學價值。
調露二年,高宗多病臥床,不再上朝主事,帝國大事均由武后把持。武則天把持朝政久了,稱帝野心漸濃,太子李賢便成了她稱帝道路上的絆腿石。不久之後,李賢因謀逆罪名被廢為庶人,流放秦巴交界之處的漢昌城。
文明元年,武則天終於廢掉高宗,親自主政,改朝大周。為鞏固大周統治,武則天大肆屠殺李唐皇族,連親生兒子也不放過。不久,武則天遣酷吏丘神勣赴漢昌城,明為校檢李賢居所,暗中賜以毒酒。丘神勣手持聖諭,至巴州後拘禁李賢,逼令李賢自盡。
李賢已知母后心意,大限將至,於是跪拜長安。是夜,李賢飲酒至半夜,披散頭髮,趁着醉意,拿筆再書《黃台瓜辭》,希望母親的殺戮,從自己死後不再波及皇族子弟。隨後,李賢喝下母后親賜的毒藥,吐血而亡,終年二十九歲。
而一曲哀婉比曹植《七步詩》更甚的《黃台瓜辭》,從此流傳在民間,訴說着帝王的狠毒,講述着出生在帝王家的無奈。
(本章完)
第13章 人去空餘擊甌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