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年9月,也就是武則天臨朝稱制的7個月後,一系列改革措施才剛完成,就有這麼幾位同志出於對武則天的不滿,陰謀玩造反了。
領頭整事的有3個人,他們分別是:李敬業、駱賓王和魏思溫。
說到李敬業,大家或許有些陌生,知道的人沒有幾個,但提到他死去的爺爺,那可是如雷貫耳,不是別人,正是前文說過的三朝元老李勣!當年李勣死後,將爵位傳給了兒子李震,李震早死,又將爵位傳給李敬業,爵位名字非常好聽:英國公,咋一聽還以為是英國人呢!
阿嚏!
駱賓王就比較有名了,唐初4大才子(還有3個你知道是誰嗎),他7歲時的最早作品是《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特有名,伴我們度過了添鴨教育的童年。阿嚏!
魏思溫屬於無名之輩,若不是因參加了此次叛亂,他在歷史中的地位就如同影視劇中的路人甲,我們根本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同志。
曾經在地球村生活過!阿嚏!
這3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都是唐朝的公務員——李敬業是眉州刺史,駱賓王是長安主薄,魏思溫是監察御史,此時都因犯罪被貶了官,李敬業是因失職被貶為了柳州司馬,駱賓王是因貪污被貶為了臨海丞,魏思溫是因瀆職被貶為了縣尉,沒幹好又被貶成庶民。
他們在揚州邂逅了,出於對仕途點背的感慨,就聚在一家小酒館裏借酒消愁起來,從對朝廷的不滿開始發牢騷,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然後嘴裏吃着肉就開始罵組織了……最終,他們把個人的不幸和一位女同志——武則天聯繫在了一起,頭腦一熱:決定拉杆子玩造反!
很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不,同是天涯被貶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造反何必曾相識的意思,阿嚏!
李敬業是名門之後,因此被推舉為了起義首領,駱賓王文采出眾,當了記室(秘書),魏思溫足智多謀,做了軍師;造反指揮部就這樣成立了——三個女人一台戲,三個男人一場亂,密謀搗武則天的亂。
而細究此造反團隊,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裏面居然沒有掌握兵權的武將,其實失敗結果從開始就已經註定——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中國人向來講究名正才能言順,言順才好辦事,所以他們這次給造反找到的理由是:太后臨朝,人神共憤;打出的旗號是:匡扶唐室!
既然是玩造反,免不了要拉一些朋友上船,至於是不是賊船,上來再說。魏思溫就首先聯絡到了過去的同僚監察御史薛仲璋,讓他借檢查工作之機來到揚州,利用他的身份以莫須有的罪名把揚州地方長官陳敬之先抓了起來,說陳敬之要謀反,然後李敬業就粉墨登場了——在薛仲璋的「介紹」下,李先生搖身一變,成了前來赴任的新揚州領導,接替了原領導的職務——揚州的皇政機關就這樣被一個「趙錫永式的幹部」誑了。然後,李敬業謊稱奉太后的密旨,要去南方討伐叛亂,就此開府庫拿出了錢和武器盔甲,放出了官衙里的工匠以及監獄裏的犯人……就這樣,造反的隊伍有了,起義之火就這樣點燃了。
終極目標就是去燎原。
鬧她——武則天!
這是以武則天的名義去革武則天的命,太壞了,阿嚏!
此時的時間是684年9月。監獄裏頭無論是秋後待斬犯還是牢底坐穿犯還是勞改出去接着犯,此時都統統由被革命者變成了革命者。
俄帝神呀!
10天之內,竟然有10餘萬群眾聚集在了李敬業的麾下,跟着他一起揚土土。這10多萬人不用打,單黑壓壓地往那兒一站就很有說服力,附近的鄉啊縣啊之類的基層單位一看這架勢,都很主動地做了識時務者——降了。李敬業的勢力一時銳不可擋,似有吹枯拉朽之勢。
為了能更好的革命,李敬業找了個一個貌似李賢的人,謊稱李賢未死,而是逃亡到了他這裏,命令他起兵(賢不死,亡在此城中,令吾屬舉兵),試圖以李賢為幌子忽悠老百姓參加他的隊伍一起鬧革命。就此而言,武則天半年前就派人殺死兒子李賢的舉動,實在是太有先見之明了,若讓李賢苟且活到現在,真不知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局勢。
旗開小勝後,為進一步發動群眾,擴張勢力
第188章 揚州叛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