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者是寶昌寺的一位僧人,法名普潤,他告訴李隆基,掌握軍權的韋家子侄和首席宰相宗楚客等人,每天都在不停的勸說韋皇后效仿武則天登基稱女皇的行為(共勸韋後遵武后故事),勸她早日稱帝,宗楚客還引用「韋氏宜革唐命」的圖讖來製造輿論,他們忌憚李旦和太平公主將會從中作梗,於是密謀除掉此二人,對李唐皇室也將進行大清洗,然後圖謀害死小皇帝李重茂,推舉韋後稱帝,做武則天第二。
說完這些,普潤勸李隆基早作打算(勸其速發),然後就走了。
也許你要問了,如此核心的國家機密,一個每天阿彌陀佛的比丘怎麼會知道得如此詳細?該不會是韋皇后派來「釣魚執法的」吧?
答案是「非也」!
這個情報是兵部侍郎崔日用派他送來的,之所以選擇讓和尚來送信,是為了掩人耳目。崔日用出身於名門望族博陵崔氏,一向依附於韋皇后,與宗楚客的關係也極好,是韋氏集團的重要黨羽。當他得知韋皇后要殺了李旦和太平公主當女皇后,汗毛都豎起來了,他知道,一個人的自我膨脹是有限度滴,就像一隻汽球,到了一定的「強大」,如果還不自我收手的話,就會在「強大」,不,是在自我膨脹中滅亡。
他努力使自己平靜了下來,分析起雙方的實力來,最終,他沮喪地發現:自己站錯隊了,就憑韋女士和她身邊這些政客,綁架個小皇帝專權弄權還可以,可要想當女皇,就明顯是癩蛤蟆站馬路——硬裝小吉普了,他因此決定倒戈陣營,拿着「像樣的乾糧」向李唐陣營靠攏,來個「小崔實話實說」,以期憑藉着這樣一個驚天大秘密的舉報,下得了賊船,從韋皇后的陣營轉舵到李唐的陣營,從國軍轉舵到共軍。
阿嚏!
李隆基在送走了普潤之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不,是好幾口(何止一口呀),不敢怠慢,趕緊去太平公主府,將此信息報告給了姑母,並提出了玩一場政變的想法。而此時,太平公主也正要出門來找他,當他聽說李隆基想搞政變後,非常高興,這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呀,沒有想到,侄子竟和我想到一塊兒了,於是讓兒子薛崇簡也參與了進來(公主喜,以子崇簡從),三個人立即開展了頭腦風暴——策劃工作。
崔日用就此成功轉型,成為了李唐皇室的馬仔,這就叫政治投機,很符合他一貫的做人原則,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吾一生行事,皆臨時制變,不必重專守始謀」,我一輩子做事,都是根據情況隨機應變的,從來不專守始謀,他勸李隆基早點行動,他可以在內部作接應。
這麼說吧,崔日用是一個為利益常忘掉「初心」的人,阿嚏!
說到這裏,該說說李隆基玩政變的主要人物了。
軍師是劉幽求,此人論官職僅為小小的朝邑縣尉,在神龍政變成功後,他就勸過功臣集團,要趁早日除掉武三思,否則將死無葬身之地(武三思尚存,公輩終無葬地),可惜,他的建議未被採納,被當成了耳旁風,後來,5功臣被武三思所害。從此事件中可以看出,此人極具膽識,足智多謀,按《舊唐書》的話是「學綜九流,文窮三變」。
是個當軍師的料!
阿嚏!
軍隊的參與人物是葛福順和陳玄禮。此二人是皇家貼身衛隊——羽林飛騎軍的中級將領:帥長。要知道,飛騎軍是皇帝身邊的最後一道防線,控制了飛騎軍,就等於間接控制了皇帝,在李重俊政變中,正是這支隊伍保護了李顯,所以被挽救後,李顯將這支隊伍擴大到了萬人,改名為萬騎軍。李隆基喜歡交朋友,三教九流的朋友都交,軍界的朋友更是必交,就和我們今天喜歡交公檢法司的朋友同理,只為「關鍵時候」能幫得上忙。平日裏,葛福順和陳玄禮沒少接受李隆基的糖衣炮彈,所以對李隆基很是感冒,在此次政變中負責策反飛騎軍。
擔任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角色,阿嚏!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是鍾紹京,此人以擅長書法而聞名,武則天時期的諸多宮殿門匾就大多都是他寫的,此時還一直掛着,這和今天誰的官大就誰提的匾就多、官一旦被擼匾就肯定被撤明顯不同。那麼,為什麼要拉這樣一個人進來呢?他一個書法家能幫什麼忙呢?說到這裏,就必須說說他此時擔任的職務了,他擔任禁苑總監,替皇帝管理後花園,他管理的這一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