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筆趣小說網 www.dabiqu.com
「勸告?」彭元量臉色古怪地看着張正書,認為他這是在說笑吧?以趙煦剛愎自用的性子,能聽得進他的勸告?
要知道,趙煦和他老爹宋神宗一樣,都是剛愎自用的性子,只不過趙煦沒他老爹那麼嚴重罷了。宋神宗是怎樣的呢?和他心意的話,他就聽;像王安石的改革大刀闊斧,就非常對宋神宗的胃口,所以他接納了。但是王安石不同意宋神宗出兵西夏,原因很簡單,王安石認為「國之大政在兵農」,國不富則兵不強,既要整軍,更要理財,既要節流,更要開源,總之要把理財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
但是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意見相左,他認為:「先措置得兵,乃及農。緣治農事須財,兵不省,財無由足。」即優先考慮軍事改革,他有魄力有決心,卻太過急燥,一心想開疆拓土,超越先祖。欲速則不達,再加上宋神宗雖然勤勉,但他用人的眼光和先祖差得太遠——不對,應該相差無幾,畢竟他的先祖是宋太宗,而不是英明神武的宋太祖。
看看他任用的將領,哪一個是真正能帶兵打仗的?再看看宋神宗時的西軍,因為王安石的改革尚未見成效,所以「其間至有匠氏、樂工、組繡、書畫、機巧,百端名目,多是主帥並以次官員占留手下,或五、七百人,或千餘人」而不參加操練,有的軍中放軍債、賭博、劫掠婦女等時有發生。
這樣的軍隊,還想打勝仗?
只是可憐了那幾十萬民夫,被俘了還好,起碼還有命在;戰死沙場的,甚至連個撫恤都沒。
如今,又到了宋夏之戰的緊要時刻,要是西軍還是那副模樣,張正書覺得太懸了。
不僅是張正書,彭元量也覺得懸。
「咱家還是勸你放棄這個念頭罷!官家決定的事,沒有誰可以更改……」
彭元量還以為,張正書是想勸趙煦不要貪功冒進。殊不知,張正書根本就不想說這個。
「我又沒打算勸官家不要出兵,相反,不僅要出兵,而且要打在夏國的七寸上!」
張正書想了想,覺得還是要提醒提醒趙煦,趁現在還有時間,快馬加鞭應該還能趕得及。反正一開始的平夏城之戰,也要耗時十幾天——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的話。
「夏國的七寸?」彭元量一愣,他忽然想起宋神宗對西夏的兩次戰役,党項人在高原山地上的靈活機動與高超的技戰術,正確的戰略思想,勇猛的士卒讓他還記憶猶新。若只是論武藝,彭元量可以說西夏人中能打得過他的屈指可數。但是論起打仗衝鋒,或許一百個彭元量,都不夠一百個精銳的西夏士卒打的。
戰爭和個人較技,相差太遠太遠了。戰陣上的配合,是戰力的最終體現。但宋軍其實輸在不夠一往無前之上,西夏人就不同了,勇猛是深深刻在他們骨子裏的事。
党項人有死穴嗎?
當然有,但很可惜,這個死穴宋軍沒辦法打擊到。所以,彭元量很懷疑張正書的話。
「小子,莫要信口雌黃!」
彭元量的嘲笑,更是堅定了張正書的信心。
雖然,古代的兵法好像神乎其神的樣子,但其實真正的兵法精髓,卻還是在後世總結歸納出來的更加科學、合理。或者說,後世的兵法,更加注重細節,補充了古代兵書上不曾記載的問題。比如游擊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十六個方針,就足以立於不敗之地。
可宋人會嗎?
肯定不會,他們太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了。
張正書要說的西夏死穴,就是針對宋軍的盲點。或者說,是宋朝絕大部分人的盲點。
「彭內官,我寫出來你交給官家,他肯定會聽的。」張正書有這個自信,後世總結出來的戰爭規律,站的高度不一樣,看到的問題也不一樣。可以說,現在宋軍的職業化程度是可以了,但是戰略方向,用兵之法還是太差,比起開國那會,戰鬥力相差何止十倍?這還是最精銳的西軍,要是其他禁軍,恐怕相差百倍都有了。
看到張正書這麼說,彭元量倒也有點好笑。
「也罷,但咱家可不敢保證官家會不會瞧……」
這是實話,彭元量是知道趙煦日理萬機的,每天批閱的奏摺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