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儒家大體上是好的,除去手高眼低、誇誇其談、是古非今之外,確實算是進步學派了。但張正書覺得這樣太不夠了,隨着時代的進步,儒家卻停滯了發展,怎麼能帶領中國繼續前進?所以,張正書打算把「格物致知」、「實踐檢驗真理」、「薄古厚今」的理念貫徹到儒家裏面去。可惜,任重而道遠!
靠着報紙的潛移默化,效果還是太慢了一些。哪怕張正書有意無意地增加了報紙上的「趣聞」,把一些宋人都不知道緣由的現象做了科學的解釋。可惜,宋人都把這些當成茶餘飯後的笑談,甚至還有嘲諷的,說「《京華報》譁眾取寵,比小報尚且不如」!
其中,質疑得最多的,就是趙鼎了。
這幾日來,趙鼎一直纏着張正書,與他辯論。雖然多是「勝少敗多」(趙鼎是這麼認為的),但趙鼎還是樂此不疲。比如,大地是圓的,趙鼎引經據典,與張正書辯論,可惜被張正書一句話就懟得沒話答——日後他會遣人來一次環球航行,要是趙鼎有興趣也可以一起去。但此去危險重重,說不定就葬身魚腹了。趙鼎覺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自然是拒絕了張正書的提議。
比如,石塊不論大小,在同一高處落下,肯定是同時着地的。趙鼎不信,張正書又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結果不言而喻,完全顛覆了趙鼎的三觀。
比如,光是有顏色的,而且有多種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趙鼎不信,張正書舉了彩虹的例子,甚至在一個晴天親自噴水做了實驗。但趙鼎還是不相信,張正書也是苦惱,要是他弄得出玻璃,製成一個三稜鏡,還用得着這麼費心?
……
如此重重,雖然不能徹底說服趙鼎,卻也讓趙鼎眼界大開,知道以往看到的世界,並不一定如他想像的一樣。可趙鼎受儒家的「荼毒」太深,還是固執地相信,古聖先賢是沒錯的,如果有錯,肯定是張正書錯了。辯論到後來,張正書也不願意再多說了。
「原本以為是可堪造就的良才,沒想到是一根朽木……」
張正書暗暗地搖了搖頭,覺得頗為遺憾。趙鼎被人稱為神童,可惜在張正書看來,這樣的神童,名過其實。
這時候,四輪馬車已經回到了京華報社。
趙鼎見張正書不答,他愣是跟在張正書身旁,想要討教一個說法。「小官人,你若是不說個所以然來,那請你收回那句『顏回不是賢人』的話!」
這時候,身着儒衫的曾瑾菡從書房內出來了,見趙鼎如此,無奈地看着他們兩個,柔聲說道:「你們又在爭辯了?」
張正書無辜地攤了攤手,說道:「這人榆木腦袋,我說什麼他都不信,拿出實證來他也不信,我有什麼辦法。反正他就認定他覺得的事情,就留他好了。反正啊,誰也叫不醒一個故意裝睡的人。明明一個什麼貢獻都沒有的人,他卻要把這人當成聖賢。聽其言,信其行,最後變成一樣的榆木腦袋,真不知所謂。」
趙鼎漲紅了臉,反駁道:「顏回如何沒有貢獻?他不遷怒,不貳過,敏於事而慎於言,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如此種種,如何不是賢人?」
「是閒人,還閒得很,行了吧?」張正書無奈地說道,「我寧願你學荀子,也不想你學顏回。」
然而,趙鼎卻嗤之以鼻,說道:「荀子其人,連孔廟亦不收,異端也!」
張正書卻冷笑連連,說道:「你好好看看《荀子》,弄懂了其中真義,才來說這話。瞧,我說他是唯心主義,只憑感覺行事,沒錯吧?」後面這話,是對曾瑾菡說的,卻躁得趙鼎滿臉通紅,不知道怎麼反駁了。
「好了好了,你們不用再爭了,此事再爭,如何能有定論?小官人,有人求見你,說是仰慕你,非得與你當面面談……」
曾瑾菡很是頭疼,怎麼一開始就沒發現,趙鼎和張正書居然是一對冤家呢?
先前還好,趙鼎似乎剛剛到報社,還有所收斂。但現在,他已經進入州學,有了粟米補貼,就敢和張正書辯論了。他的母親樊氏對此,也是默許的。張正書當然不肯示弱,整天辯論得個天翻地覆。
「仰慕我?」
張正書一愣,連忙撇清自己道:「姝兒,你是知道的,我沒有在外面沾花惹草啊!」沒辦法,張正書這完全是求
第四百三十六章:被仰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