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道家也有自身的缺陷,因為太過推崇運動變化和客觀記錄史學,被統治者所不喜。看看司馬遷就知道了,愣是要寫漢武帝的壞話,就被宮刑了。
儒家對付墨家,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墨家思想且不說,但墨家對科技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但儒家為了抹黑墨家,直指科技為奇技淫巧,是小人才做的東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墨家就遭了滅頂之災,此後中國的科技只能靠零星的發明發現來支撐,而不能系統的發展起來,並最終落後於西方,造成此影響的,儒教徒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至於楊朱學派的貴我思想,也就是「我的生命本屬於我,我要為我負責」的意思,愣是被儒家辱罵成「無君無父」的畜生,以至中國人只為他人活不為自己活,奴性嚴重,影響深遠一直到後世。
法家就更不用說了,要不是治國離不開法家,怕是儒家早就滅了法家了。饒是如此,也衍生出「刑不上大夫」的禍害,一改以往法家的「刑法不分上下」,荼毒深遠。看看大宋現在就知道了,文官犯罪,頂多流放。這樣的法律下,官員哪裏約束得住?
儒家瞧不起農家,瞧不起縱橫家,更加瞧不起兵家。
尤其是兵家,因為兵家實事求是,是對儒家傷害莫深的一個學派。於是儒家成了顯學之後,一直對付兵家。如果不是一個國家脫離不了軍隊,儒家能把兵家滅得形神俱散!饒是這樣,儒家一邊高唱仁義盛世迷惑皇帝以獲得好感,反對擴軍備戰,一邊又大談仁義道德至上,而棄人民切實利益和國家安危而不顧。看看司馬光做了宰相後的「政績」就知道了,儒家荼毒何止如此!
可以說,如果能把儒家改造,最起碼改造成荀子儒一樣的新儒,那大宋才算有救。
不然的話,頂着如此思想的大宋,遲早都是異族鐵蹄下的一盤菜罷了。
也正是出於這樣的憂慮,在和趙煦進行利益交換之後,張正覺得還不算太虧。
首先,軍校把自己捆綁上武將的戰車,天然就能抵擋文官們的攻訐了。其二,圖館在挖文官們的根基。只要大宋還有個二十多年的「壽命」,就能培養起一代新思維的人才來。有人才在,大宋再怎麼崩塌,漢人也不會崩塌,也不會被儒家的荼毒得只懂綱常禮教,仁義道德。
這才是張正的目的所在。
當然了,只要軍校辦得好,大宋想要短命還是比較困難的。出了皇宮,張正馬不停蹄地開始圈地,開始辦校了。
沒辦法,只有三個月時間,想偷懶都不行了。他有種預感,當了官只有還想逍遙人間怕是很難了,像這種苦日子以後不要太多。
待得一身疲累回到京華報社裏,張正都不想動了。
「郎君,你怎麼了?」
看着上演宋朝癱的張正,曾瑾菡還以為張正出了什麼事,關切地問道。
「沒啥,就是累得不想動了。趙……額,官家太會使喚人了,別人做官起碼都有好幾個手下,我就一個光杆司令,事必親躬,這樣下去我和諸葛亮差不多了……」張正感慨了一聲,覺得自己前途黯淡。想讓趙煦免了自己的官,沒成功,反而擔子更重了。
「和諸葛亮差不多?」雖然曾瑾菡不太明白「光杆司令」的意思,但諸葛亮是聽明白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不就是嘛,怪不得那些文官一個個這麼會享受,把工作全都丟給手下去做了。」張正恨得牙痒痒,「巴不得現在官家就出台新官制,讓你們偷懶,尸位素餐!」
「嘻嘻……」
曾瑾菡笑了,說到偷懶,她還從未發現有人能比得過張正的。
這也不能怪張正啊,說到享受,肯定是穿越者要比宋人懂享受的。再說了,宋人的勤勞,是建立在不努力就要喝西北風的情況下,張正一個富n代,需要努力嗎?躺着混吃等死就行了。然而,張正還是拿出了極大的毅力,創辦了很多作坊,提供了無數的工作崗位,已經為大宋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還想讓他怎麼樣?
也許是被曾瑾菡笑得有點傷自尊心了,張正有點底氣不足地說道:「事實就是這樣啊,我跟你說啊,那些文官忒不是東西了,今天上朝時……」添油加醋把常朝的情況一說,把文官的嘴臉說得非常不堪,自己則是舌戰群儒,
第八百七十五章:事必親躬